白傘初曆江湖 第八章:他年醉後莫相棄(3 / 3)

楊素文低頭微笑,不知在東海的那位師父聽到這句話會有什麼想法,抬頭笑著對趙大家答道:“姐姐繆讚,小弟聽來著實慚愧。”

趙曦月一聽見這樣一位俊俏的公子居然還叫他姐姐,笑得嘴都咧開了,隻得用紅袖掩著麵吩咐小廝引楊素文和張友生二人上樓。

頂樓的文人正在賦詩爭魁,也早已聽見楊素文在樓下吟的詩,都在想著看看這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沒想到進來的卻是一位如此年輕的公子。皆是紛紛議論起來。

趙曦月前來引路,“不知公子高姓大名?”“姓楊名素文。”“那你旁邊這位兄弟呢?”趙曦月伸手向張友生,張友生拱手,“在下張友生,見過趙大家。”趙大家微微一笑,“哦,原來是那位自有一劍的張劍客,你來我這明月樓,我也是歡迎之至。”語氣之中沒有嘲諷之意,其實這些江湖上的老人,都是看得上張友生的品性的。

趙曦月手往回廊一伸,微微躬身,“有位貴人想要結識二位,正在廂房中等待,請二位隨我來。”

拉開廂房的門,裏麵坐著的竟然是一位和楊素文同樣年輕的人,穿著一身青色錦袍,眉眼剛毅。

見趙曦月帶著楊素文二人進來,年輕人立刻起身,“成兒謝趙姨引見。”又向楊素文拱手:“在下聽見公子大才,佩服不已,不知可否坐下一敘。”楊素文淡淡一笑,“承蒙閣下抬愛,不坐下似乎說不過去。”

三人落座,廂房外細細簌簌是文人們鬥詩的聲音,房內卻有一種說不清的安靜祥和。

大家互通姓名,這位錦衣公子名叫李成,祖輩在京城當官,這些日子他下到江南來遊玩,今日聽說明月樓爭魁,所以也來湊湊熱鬧。

不知為何,楊素文總覺得與李民有一種莫名的親切。而李成也沒有氏族子弟的架子,放蕩不羈,雅俗皆賞,與張友生也很合得來。

一顆青梅放進酒裏,在青白瓷杯裏顯得格外可愛,三人互敬一杯,甘醇下肚。李成感到痛快無比,於是叫楊素文吟詩。楊素文抿了一口酒,輕輕一笑,句子便如酒氣般吐出。“青梅方知酒甘口,”接著轉首麵向張友生,“無劍不識君佳人。”

三人皆是哈哈大笑起來,李成是遇友之快意,而張友生,則是笑中帶淚,十七載,終於有人把他當成了朋友。

江湖兒女,總是不期而遇,一見而如故。三人共飲一桌,應當也是如此感受,李成當下提議三人結拜。互報生辰,三人竟是相差無幾。李成長楊素文半年,而張友生長李成半年。

三人舉酒對窗外之月,結拜誓詞。本該念世俗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李成總覺得這詞說的像亡命之徒結拜,而後鋌而走險,大幹一票似的。於是素文念一句,“不求江湖歃血,舉劍共向敵,但求他年對月訴衷腸,醉後莫相棄。④”李成叫一聲好,張友生也應和,三人便對月叩首,醉後莫相棄,莫相棄。

注一:詩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聞一多先生評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作者也認為雖文無第一,但似乎沒有另一首詩可與其爭鋒。

注二:出自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三:出自張先的《係腰裙·惜霜蟾照夜雲天》:“人情縱似長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幾番圓。”

注四:作者是年輕人,父母老是說要交對自己有用的朋友,而不是酒肉朋友。我卻認為有人能陪你喝酒便是一件幸事,何須在乎他對你的人生成功有無幫助,醉後不拋棄你扛著你回去的,就可以叫好朋友了,此處將我交友觀寫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