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宋教仁、譚人鳳等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武昌起義爆發,黃興由上海趕到漢口後,湖北軍政府在武昌閱馬場為黃興舉行隆重的登壇拜將儀式。就任戰時總司令,親赴前線指揮保衛漢陽、反攻漢口的戰鬥。在陽夏之役中,與清軍激戰相持一月,備嚐艱辛,功績卓著,為各省獨立贏得了寶貴時間,為保衛革命勝利作了重大貢獻。漢陽失陷後,黃興辭職赴滬,策劃北伐,籌組中央臨時政府。
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為總統,黃興任陸軍總長。袁世凱竊取政權後,臨時政府北遷,黃興任南京留守,主持整編南方各軍。後因沒有經費,軍隊嘩變,乃取消留守府,退居上海。這年6月30日,參加同盟會上海支部夏季常會,發表政見,說民國成立已半年,而一切未能就緒,“其原因在於政黨未能成立”,強調要貫徹三民主義,特別是民生主義。8月,同盟會等組織改組為國民黨,任理事。12月,接受袁世凱委任的漢川鐵路督辦職務,不久辭職。1913年3月,袁世凱派人暗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孫中山主張立即興師討袁,黃興以南方各省內部不統一,軍隊力薄,對討袁缺乏信心,主張法律解決。7月,孫中山興師討袁,二次革命爆發。14日,黃興由上海至南京,強迫江蘇都督程德全宣布獨立,黃興被推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
“二次革命”正如黃興所料很快失敗,孫中山、黃興與國民黨許多骨幹分子再次流亡日本。
孫中山總結失敗教訓,對黃興有所責難。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將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入黨時按指印,宣誓服從孫中山的命令。黃興同孫組黨意見不合,拒絕加入。同年夏,離日旅居美國。
1915年袁世凱稱帝。黃興在旅美華僑中宣傳反袁,並為護國軍籌措軍餉。袁世凱死後,黃興於1916年7月回到上海,同孫中山恢複了往日的親密關係。
由於長期為革命事業而奔波,積勞成疾,1916年10月10日,黃興因胃出血入院,10月31日,在上海去世,時年僅四十二歲。
二、黃興對近代中國革命的影響
黃興對近代中國革命影響深遠。這可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看:
一,華興會。華興會是黃興發起並領導的近代革命團體,存在的時間雖不長,但其影響卻十分深遠。華興會是中國內地建立的第一個地域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她推動了內地其他革命團體的建立,為全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二,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亦稱為中國革命同盟會。這是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黃興是僅次於孫中山的重要領袖。同盟會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國的覆亡,促成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共和政權——中華民國的建立。
三,廣州起義。191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黃興在廣州發動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犧牲的烈士營葬於黃花崗。此次起義因此又稱黃花崗起義。曆史上,這次起義意義重大,加快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
四,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製製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鬥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一般認為,孫中山是思想家、先行者,黃興是實幹家。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由黃興所發動並親自參與。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終積勞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統治、開創民國的元勳。革命時雖然與孫中山有所分歧,但並未奪權而是甘心居次席,鼎力相助之。
世人對黃興評價很高。據說章太炎的外號“章瘋子”就出自於盛怒中的黃興之口。但章太炎很敬重黃興,曾願擁戴黃興為同盟會領袖。在黃興的追悼會上,章太炎送的挽聯寫道:“無公乃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章士釗評價黃興:“吾持以論交之武器,在‘無爭’二字,然持此以禦克強,則頓失憑依,手無寸鐵。何以言之?我以無爭往,而彼之無爭尤先於我,大於我……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黃克強!”
三、黃興的作品與精神
黃興以軍事著稱,作品不多,今有《黃克強先生全集》、《黃興集》、《黃興集外集》、《黃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