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電文外,黃興以詩詞、書法為人稱道。後人評價他的詩詞:“蒼涼不讓陸渭南,雄健不讓辛稼軒。”評價他的書法說:“筆力雄健遒勁,氣魄宏大。”
黃興僅僅活了四十二年,就因積勞成疾過早離開了人世。就是在這短短的四十年間,黃興留下了一樁樁感人的事跡,尤其是其精神為世人所景仰。
什麼是黃興的精神呢?
一、疾惡如仇,愛憎分明。這是黃興的本色。據傳早在黃興少年時,鄉中有曾姓惡霸,因垂涎鄰家一美貌婦女,竟然將其丈夫陷害坐牢,再把他搶到手中。黃興對此憤憤不平,一次乘與其同坐酒席時故意弄翻碗裏的湯,把曾的衣服弄濕。曾大發脾氣,罵道:“哪一家的豬崽子,竟這麼沒禮貌!”黃興大聲辯道:“我弄髒了你的衣服,你不能原諒;你奸汙了人家的妻子,人家怎麼能忍氣吞聲呢?”曾想打黃興的耳光,黃興眼明手快,揪住曾的辮子拖出席外,拳打腳踢,把曾打得眼紅臉腫。在眾人的勸解下才放了手。從此之後,曾惡霸再也不敢欺壓鄉人了。以後的反清反袁,都與此一脈相承,關係極大。
二、大公無私,不怕犧牲。黃興以“無我”作為立身準則,大公無私,勇往直前,雖九死一生,仍屢敗屢戰。辛亥革命前的每一戰役,幾乎都由他親自領導;二次革命,也由他指揮。這些戰爭,大多以失敗告終,他也落下了“常敗將軍”的雅號。實則為了革命,黃興置自己生命於度外,勇於負責,不怕犧牲。著名的黃花崗起義,在三路人馬有兩路不能參加的情況下,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還帶上自己年僅十八歲兒子黃一歐參加戰鬥。這種大公無私,不怕死,勇於犧牲的精神,是何等可貴!
三、顧全大局,“無爭”第一。黃興少時在家讀書之外,喜歡“聽鄉間老輩談洪楊革命事跡,特別是太平天國攻長沙的故事。稍長,喜讀太平天國雜史”。黃興後來對人說:“我革命的動機,是少時閱讀太平天國雜史而起。……但是又看到太平天國自金田起義之後,起初他們的兄弟,頗知共濟,故能席卷湖廣,開基金陵。不幸得很,後來因為他們弟兄有了私心,互爭權勢,自相殘殺,以致功敗垂成。我讀史至此,不覺氣憤填胸,為之頓足三歎。因此,我決心革命的當時,就留意於此,我當時所聯絡的弟兄,以兩湖等處的會黨為多,這些的弟兄,大半是承太平天國餘緒的後人,我聯絡他們,首先引這事為鑒戒,告訴他們說:我們當革命黨,一要服從首領,二要弟兄們同生死,共患難,有福不享,有禍同當,不能有絲毫私意、私見、私利、私圖。我取名軫氏,就是前車既覆,來軫方的意思,也就是我們革命黨弟兄,不要再蹈太平天國兄弟覆轍的革命要件。”同盟會在東京成立時,八十人中有七十人是黃興的舊友,其他十人中有三人是孫黃共同的日本朋友。但黃興仍推舉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自己甘於擔當副手。辛亥革命成功後,他不就大元帥之職,選舉孫中山為臨時總統。二次革命失敗後,在建黨問題上與孫中山意見不一致時,他遠走海外,維護黨內團結。“功不必自我成”,是黃興的名言,也是他寶貴的品質。
四、經世致用,勇於任事。黃興在日本讀書期間,留日學生的愛國運動進一步高漲,黃興本人也是最活躍的一分子。當年同在弘文學院求學的魯迅說:“黃克強在東京作師範學生時,就始終沒有斷發,也未嚐大叫革命,所略顯其楚人的反抗的蠻性者,惟因日本學監誡學生不可赤膊,他卻偏光著上身,手挾洋磁臉盆,從浴室經過大院子,搖搖擺擺的走入自習室去而已。”他的“篤實”名言,更成為中國著名家訓之一。
五、平等民主,蔚然成風。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上了臨時大總統,黃興襄助一切。據胡漢民回憶:“先生(孫中山)以餘為總統府秘書長。各部部長之職,則采納克強意見。”另一同盟會元老張繼在回憶中也說:“總理在臨時總統期內,諸事由克強作主。群眾開會時,總理偶參加,僅坐會場前列,並未特置台上座位。而諸同誌呼為‘先生’,甚少呼大總統者,氣度使然,並非有人教之也。一般趨炎附勢者,則概稱克強為‘克老’。”這些當事者的回憶,可見當時革命政權的一派新氣象。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組成中華革命黨,黨員要按手印,向黨魁宣誓,黃興也不為所動,遠走海外。這種堅持平等民主的風氣,著實可貴。
黃興的“無爭”精神,曆來不為人所理解。隻有他的朋友章士釗讚揚他說:“吾弱冠涉世,交友遍天下,人有認為最難交者,吾都能與之保持始終。吾恃之論交之唯一武器,在‘無爭’二字。然持此以禦克強,則頓失憑依,手無寸鐵。何以言之?我以無爭往,而彼之無爭,尤先於我,大於我。且彼無爭之外,尤一切任勞任怨而不辭,而我無有也。由是我之一生,凡與克強有涉之大小事故,都在對方涵蓋孕育之中,渾然不覺。因而敢論定: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黃克強。”
黃興精神是湘學的寶貴財富,集中體現了湘學的特點。其民主作風尤其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