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禍起蕭牆何進亡(1 / 2)

劉恢是個為人厚道、心胸開闊的人,為官隻求境內民安景平,不圖飛黃騰達,這就多了歡樂,少了煩惱。隻是,他畢竟是漢室宗親,這天下的興亡,與己息息相關,眼見著朝政日益衰敗,也就日籲夜歎,心底淒然了。心中苦悶,自想找人傾訴。想那劉備,雖說落魄,但終究是同係一根,心脈相通,當可一談。於是,朝廷有個風吹草動,消息傳來,他便叫人請出劉備,交談一番。

“長臂兒”在劉恢家住下,倒也清閑自在。白日,請叫關、張,後園習武;夜晚,三人同床,燈下論文。經過一番開導,關、張也就乖巧了許多。至於與劉恢的清談,知曉天下時勢,可使他耳聰目明,決定進退,他是求之不得。

漢朝到了靈帝這會,也就隻剩下喘氣的份了。那皇帝老兒不理政事也罷了,偏要寵那太監,讓那十常侍玩弄國家寶器,弄得天下雞犬不寧、人心惶惶。先是索黃金白銀不得,罷免皇甫嵩、朱儁等一幫剿黃巾功臣的官職;後是弄官帽戴著過癮,鬧出了宦者拜將封侯的怪事。這樣一來,朝綱大壞,民怨載道。於是,長沙區星作亂;漁陽張舉、張純反。一時,告急的奏章雪片似的報來,十常侍全壓下,隻瞞著個皇上。諫議大夫劉陶、司徒陳耽,見靈帝告知實情,言語中指責了十常侍,落得了獄中被謀殺的命運。

劉恢說時落淚,劉備聽時心喜。當然,當麵擠幾滴濁淚,甩幾下清涕,這點功夫,“長臂兒”還是有的。可一回到住處,拉上關、張,他就上演著眉飛色舞。亂世出梟雄,將相寧有種乎?

這天,十常侍的假傳聖旨下來了:任孫堅為長沙太守,討伐區星;封劉虞為幽州牧,領兵往漁陽討伐張舉、張純。接到這詔書,劉恢就叫來了劉備,談論起這事來。

“長臂兒”度量黃巾都未成事,這兩處必將很快平定。這是個機會,若錯過,不知又要等到猴年馬月。他知劉恢與劉虞交情甚厚,就請他推薦自己到軍中效力。劉恢意在江山永固,既然他願以軀報國,又何必阻攔?再說,他藏匿在此,本就違反朝廷法度,自己擔有幹係。若他到了軍中,或可以功贖罪,也是件好事。於是,劉恢寫了封信給劉虞,言語中不乏譽美之詞,極力推薦劉備。

劉虞正是用兵之時,又顧及劉恢的麵子,當即任劉備為都尉。“長臂兒”得此機會,自是珍惜無比,率關、張二人衝鋒陷陣,沙場博命。雖說出生入死,但也有驚無險。而且如他所料,張舉、張純不是成事之人,不久,就被手下所殺。

這麵,孫堅報捷,平定了江夏。皇上下詔書,封堅為烏程侯。不久,漁陽也平定了,劉虞平寇有功,封為太尉。

劉虞班師,上表為劉備請功。朝廷也就赦免了劉備鞭督郵之罪,任他為下密縣丞,授為高堂尉。這時,公孫瓚又複職,也上表陳述劉備剿滅黃巾時的功勞,推薦他為別部司馬,任平原縣令。任職的平原縣,是富饒之地,頗有錢糧軍馬。這時的“長臂兒”就今非昔比,萬千氣象了。

中平六年夏四月,靈帝病重。病中,聽董太後之言,想廢長立幼,立皇子劉協為太子。聽太監蹇碩之言,為免後患,密謀誅殺大將軍何進。何進是何皇後之兄,皇太子劉辯之大舅。得到司馬潘隱通報,便召來了諸位大臣,商量誅殺宦官之事。正商量著,潘隱趕來了,告知靈帝已駕崩。於是,何進率司隸校尉袁紹,領禦林軍五千入宮,在靈帝柩前,扶立太子辯即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