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鄭成功:抗清勇將,民族英雄(2 / 2)

攻克長泰之後,鄭成功集結大軍進攻漳州府城,將之層層包圍。四月,清朝為解漳州之圍,於是募集百艘船艦進犯廈門,攻鄭成功所必救。鄭成功遂派陳輝、周瑞等率領百餘艘戰艦迎擊,於崇武大敗清軍,取得崇武戰役的勝利。鄭軍在海上大捷,因而對漳州城的施壓沒有稍減;然而漳州守軍亦相當頑強。同年九月,清軍將領固山額真金礪率領2萬人大軍開抵福建,進入泉州府;鄭成功下令解除漳州之圍以待敵軍。

永曆七年(公元1653年)四月,金礪進犯海澄,與鄭成功展開激烈戰鬥。在清軍的猛烈炮火之下,鄭成功部隊損失慘重,許多部將戰死;鄭成功見軍隊士氣低落,親臨陣前喊話,也險遭炮擊。五月,鄭成功偵知清軍火藥錢糧不繼,於是誘敵決戰,趁清軍大舉渡河之際,以火攻大破金礪,取得海澄戰役的勝利,海澄得保安全。海澄戰役以後,金礪被清廷召回京師,雙方再度處於相持局麵。

北上皆捷,南征失利

永曆九年(公元1655年)九月,清朝定遠大將軍、鄭親王世子濟度率3萬大軍入閩,會同駐閩清軍,準備進攻廈門。鄭成功決定放棄已占領的漳州、泉州兩府屬邑,並拆毀城牆讓清軍無所屯紮,借此鞏固金門、廈門的防禦。與此同時,還派遣部將率領舟師兩路進擊,一路北上浙江,一路南下廣東,令清軍腹背受敵、難以兼顧頭尾。北上鄭軍連戰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鄭軍雖一度攻取揭陽,卻遭到清援軍擊潰,死傷慘重。隔年四月,濟度調集各路水師進攻廈門,於圍頭海域遭鄭軍痛擊,清軍大敗而歸。鄭軍取得泉州戰役的勝利。永曆十年(1656年)十二月,鄭成功部隊又在閩東北取得護國嶺戰役的勝利。

南征舟師返回廈門,鄭成功議處敗戰之罪,原本要處死蘇茂、黃梧、杜輝,但是在眾將跪地求情之下,鄭成功決定將蘇茂一人斬首,黃、杜則戴罪圖贖。後鄭成功命黃梧鎮守海澄,還特別囑咐黃梧以戴罪之身應力圖建功;但是黃梧知道鄭成功一向治軍嚴苛,害怕自己一旦再犯錯就會送命,於是便與副將蘇明商議,決定向清朝投降,獻出海澄縣城。海澄是鄭成功多年來投注了相當多人力、物力建造起來的堅固堡壘,黃梧的投降無疑給了鄭成功一大打擊。

攻取台灣,荷蘭屈服

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鄭成功親率將士000人、戰船數100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向台灣進軍。同年四月初一,鄭軍經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內海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區,荷蘭駐軍要塞)登陸,在台江海域與荷蘭軍艦展開激戰,擊沉荷軍艦赫克特號,取得台江內海控製權,並同時在北線尾地區擊敗荷蘭陸軍,以優勢兵力包圍普羅民遮城(今台南市)。不久,守軍出降。五月初五,鄭成功改赤崁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八月中旬,荷、鄭兩軍於台江內海展開激烈海戰,鄭軍大獲全勝,擊沉一艘荷蘭軍艦,並奪取船隻數艘,自此荷軍喪失主動出擊的能力。

同年十二月,日耳曼裔荷蘭士官叛逃,鄭成功在其提供之情報的幫助下,炮轟擊毀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碉堡,使熱蘭遮城之破終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蘭大員長官揆一修書予鄭成功,表示同意“和談”。幾經談判,荷蘭終於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鄭成功屈服,退出台灣。淪陷了30多年的台灣從此重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收複台灣後,首先廢除了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剝削,並把荷蘭人所築的赤嵌城改為承天府,把台灣改稱東都。開辟田園,從事生產,設立學校,發展文化,使台灣的經濟文化得到迅速的發展。

“點評”

鄭成功是一代偉人。他忠貞剛毅,氣貫長虹。他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一舉擊敗了世界頭號海上霸主——荷蘭殖民者,將他們驅逐出台灣,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鄭成功是一種精神,他堅忍不拔,義薄雲天。他曆經百戰,縱橫陸海,高舉義旗北伐、東征,用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書寫了“精忠報國”的壯麗人生。

§§第十五章 清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