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葉利欽的政治遺產與普京的政治走向(2 / 2)

由於1999年底杜馬選舉的結果稍微改變了杜馬中的力量對比,由於普京正處於威高權重的時期,這個矛盾已不十分突出了。當然,一旦普京用權出了大毛病,修憲問題仍會提上日程。畢竟,憲法在這方麵存在的弊病是顯而易見的。

4、葉利欽繼承了戈爾巴喬夫的事業,造成了社會自由化、文化多元化的局麵,尤其是廢除了俄延續數百年的書報檢查製度,使得俄國公民享有一定的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權利。人們現在已很難設想俄國會回到全麵地、嚴厲地控製社會輿論和思想文化的製度上。

當普京提出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體係”時,俄國國內外均出現普京是否要搞極權主義的擔憂。普京在寬解人們這種擔心時明確表示“我們已經學會了珍視民主、法製國家、個人自由和政治自由”。我們還沒有根據說他是言不由衷的,看不出來俄國會回到萬馬齊喑的文化專製主義時代。

但葉利欽在造成社會文化思想自由化時,又使俄國社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由於西方自由主義的強大衝擊,社會思想混亂,俄羅斯傳統價值觀消退,使得俄社會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這也是葉利欽的繼任者麵對的無法忽視的問題。問題在於俄傳統文化同西方文化建立什麼關係。普京對此持何立場?

普京大力提倡俄羅斯的傳統價值觀,高揚民族主義旗幟。這使人們容易以為普京要拒絕西方文化了。其實,當普京一再申明俄羅斯文化屬於歐洲文化的一部分時,人們可以看明白,雙頭鷹眼睛還是向著西方的。普京當然不像是親西方的大西洋主義派,但也不是過分強調俄羅斯獨特傳統的斯拉夫主義派,而更像是要把兩種文化結合起來的現實主義的一派。

當今的俄羅斯社會存著三種互相衝突又互相交融的政治文化:俄羅斯傳統文化、西方自由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這三種文化對俄國的社會轉型都在發生著潛在的、堅韌有力的影響。俄國傳統文化仍是根基,俄國的發展離不開這個根基。社會主義文化其實包含著俄傳統文化的許多因素,在社會轉軌以來一直在實際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作用。西方自由主義的影響是強有力的。蘇聯的劇變、解體、社會轉型,從某些意義上說是俄國曆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學習西方運動。這個運動在1989—1992年達到高潮。1993年之後呈消退態勢,但絕不等於銷聲匿跡,它在俄國仍有極強的衝擊力和滲透力。俄國現在造成社會自由化、文化多元化的局麵本身就是西方自由主義在俄國的重要結果。自然這個自由化和多元化是帶著俄國色彩的。今後三種文化仍將不斷出現摩擦、衝突,但它們之間互相滲透、交融、吸納是主要的傾向。

今天的俄國主要政治派別雖然各有其主要思想傾向,但並非隻持一種政治文化觀,當政者如果偏執於一種政治文化,在今天的俄國政壇上很難長久站得住腳。從並不十分充分的資料看,普京在這方麵頭腦還是清醒的。

5、葉利欽在國家結構、在中央與地方關係方麵,改變了蘇聯時期名義上聯邦製、實為單一製的狀況。但民主派在解體蘇聯的過程中,實際上為民族分立主義推波助瀾。葉利欽在使蘇聯一分為十五的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後來又由於權力鬥爭的需要,給地方過多的許諾,造成地方勢力的增長,刺激了他們的胃口,使聯邦中央權力、權威麵臨著嚴重挑戰。就對俄國整個國家利益來看,這是比中央權力機構內部的爭鬥和各政派之間的衝突更為嚴重的威脅,是俄國當前最大的一個政治問題。

對於政治家來說,解決這個問題首先當然不是去探討什麼是聯邦製,而是如何維護國家統一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是普京麵臨的最嚴峻的考驗。他曾因車臣用兵而青雲直上,他目前正在采取的劃分七個聯邦區、派駐總統代表、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是他上台以來調整政策中最大的一次行動。普京能否把民族分立主義、“地方的封建主”統統“塞到馬桶裏去”呢?其成敗對他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普京現在以富民強國為總綱,以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為旗幟,以“將市場經濟和民主的普遍原則與俄羅斯的現實有機結合”為發展道路,以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體係為複興俄羅斯的關鍵(必須注意的是普京看來是不會改變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同世界接軌的基本方向的),為此,他是想要實現從葉利欽執政時期社會從一元向多元轉變過程中的混亂、四分五裂向穩定、有序、和諧的轉化。前麵談到的他采取和將要采取的種種措施,如解決拖欠工資問題,同俄共和解甚至協作,提出加大反腐力度,同犯罪行為作積極鬥爭,提倡俄羅斯傳統價值觀,以及解決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措施等等,都是想以軟的和硬的兩手來達到這個目標。他能否達到這個目標,那隻有根據實踐逐步作出評價。

原載《今曰東歐中亞》(上海)2000年第4期

§§第四章 中俄關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