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脆弱與堅強——城市蟻族的生存現狀(1 / 3)

蝸居在城市邊緣的蟻族

他們是沒有歸屬感的異鄉漂泊者漂泊在外的人都想有一個家,家是最安全和放鬆的地方。那裏有親人的關愛和包容,那裏可以療養我們的身心,那裏能夠釋放我們的疲憊和壓抑,而且,在家裏不會有孤獨、暫住、寄人籬下的漂泊感。

可以說,有家才有歸屬感,才能享受溫馨的生活。當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便飄蕩開來,讓你渾身輕鬆自然。這時你不需要再偽裝自己,不需要再阿諛逢迎,同時,你還可以吃到賢惠妻子做的可口飯菜,或與貼心丈夫說說彼此的心裏話……這便是有家的幸福生活。

家是什麼?其實家隻是一個無形的概念,是人們在血緣關係下形成的一個社會關係。而它的符號就是房子,是房子把這個關係內的成員聚集在一起,組成了有形的家。房子是人們生活和居住的地方,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自古以來有家必須有房子,有了房子,家在形式上才能存在。對於漂泊在異鄉的“蟻族”來說,他們多想有一個家的“符號”,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啊!“蟻族”來自天南海北,為了彼此的夢想來到了同一座城市,或者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城市裏發展。他們沒有戶口,沒有存款,沒有房子,隻能在郊區租便宜的房子住。他們雖然生活在繁華的城市,卻遊離在城市的邊緣,就像蒲公英一樣孤獨和寂寞。他們沒有固定的落腳點,永遠不知道下一站會漂向城市的哪個角落。他們不停地變換工作,不停地搬家,家對他們來說顯得很陌生,所謂的“家”隻是一個可以暫時睡覺的地方。這個“家”沒有固定的符號,時刻都有可能發生變化,跟隨他們四處漂泊。

但他們不希望一直這樣漂泊下去,不想長期租房子住,因為租的房子畢竟是人家的,還會受到別人的約束,甚至有合租的煩惱。所以,“蟻族”很需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有了房子後,在這座城市就有了一個固定的家,漂泊感沒了,歸屬感自然會有。而且,有了房子就不用天天租房,不用經常搬家,不用擔心失業了房東催要房租。更重要的是,你成為了房子的主人,房子裏的一切都是你的,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做各種事情,沒有人會幹涉,你能實實在在地感到房子的存在。

然而這一切對年輕的“蟻族”來說顯得十分渺茫。如今的房價高得離譜,令廣大“蟻族”覺得自己一輩子都買不起。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房價低於百萬的已經鳳毛麟角,即使低於100萬的也是那種地處郊區、交通不便、采光不好而且是最小戶型的房子。就算父母願意幫你交首付,你有條件成為“啃老族”,可是每月幾千元的“房貸”有幾個“蟻族”能承擔?現實的無奈讓他們隻能做一個沒有歸屬感的漂泊者。

我們看這個故事。

七月份的一天,陽光普照著大地,剛畢業的肖迅一個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車。在車上,肖迅一臉興奮地告訴旁邊的人說:“我要去北京了,我一定能在那裏找份好工作,然後再買一套大房子住!”他在那裏侃侃而談,憧憬著自己去北京後的生活。

旁邊的一個農民工嘿嘿笑道:“你這個大學生是不是到北京做白領?”另一個年輕人卻不屑地說:“你以為在北京找份工作那麼容易啊?北京缺啥都不缺大學生。你在那邊有親戚朋友嗎?有房子住嗎?”肖迅還沉浸在遐想中,他回答說:“我一個人去北京,準備到北京先租個房子住,然後好好找工作。我一定能融入這座城市,買套房子,找個老婆,在北京定居下來……”臨近傍晚時,火車到達了北京西站。肖迅拖著沉重的行李出了大廳,他一個人站在北廣場中央,行人比肩接踵,如同洪水一般,放眼望去,周圍到處是車輛,到處是高樓,他突然感覺自己是那麼渺小,就仿佛是一隻螞蟻,隨時都有被人踩在腳下的可能。肖迅有些茫然了,這座城市原來是那麼陌生,他如今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裏走,該去什麼地方。

天黑的時候,肖迅被一個女人拉進了一個旅店,一個晚上竟然要了100塊。為了盡快找到工作,他第二天就參加了一個大型招聘會。那裏人山人海,擠滿了前來應聘的年輕人,招聘單位也很多,可是他們隻收簡曆,不進行麵試。如果問他們,他們就會說你先留簡曆,若合適就聯係你。無奈,肖迅每個站台都放了一份簡曆回去等消息。

這一等就是一星期,沒有一家單位給他打電話,他開始著急了,而這時他的吃住已經花了2000多元。為了省錢,他經人介紹在西北旺鎮租了一間房子住,每月300元,房子十分簡陋,讓他心裏酸酸的,一種落魄感湧上心頭。之後,他繼續找工作,沒經驗的他總是被對方婉拒。一個月後,他去一家廣告公司麵試,這家公司表示願意錄用他,可隻能給1000元工資,肖迅想了一下,1000元的薪水還不如弟弟在工廠打工賺的多呢,就拒絕了。從公司出來後,他看了看時間,還早,又趕場似的去了第二家公司。麵試通過後,對方開出的工資也就1500元,肖迅高薪的希望再次被撲滅,他不敢再挑剔了,答應第二天來上班。

公司在朝陽區,他每天上班必須坐很久的車才能到,有時候還經常遲到。在這種情況下,他就產生了搬家的念頭。可是公司附近的房子都很貴,每月沒有幾千元是無法租房的,後來他就和一個男同事在通州郊區租了一間平房。

一年後,他跳槽了,薪水有2000多,但這裏離郊區很遠,他和一個同事在某小區合租了一個單問,兩人分攤1000多元的房租。這套房子加上隔斷房間共住著8戶人,在上班下班的時候顯得特別擁擠。住了幾個月,那個同事有了女朋友,而且他農村朋友經常過來。這對戀人在肖迅麵前毫不顧忌的親昵舉動讓他忍無可忍。

幾個月後,肖迅搬出了那套房子再次搬回西北旺,以每月500元的租金租了一套便宜的房子,裏麵有廚房和衛生間,不過這是村民的自建房,沒有保安也沒有保潔人員,條件不能和小區比。他很多次想添置些家具之類的東西,可想想又覺得以後搬家麻煩,也不知道哪天又要搬家,這種漂泊感讓他懶得打理自己的房間。時間長了,肖迅的房間越來越亂,這個每月500元的家,隻是一個暫時居住和睡覺的地方,一點家的觀念和感覺都沒有。

兩年後,肖迅仍然屬於低收入者,薪水多時每月才3000元。但他已經有了女朋友,想找家的感覺,他們就以每月1000元的價格在某小區租了一個主臥,房子很漂亮也很幹淨,女朋友還到超市買了許多小飾品裝飾房間,弄得很有家的感覺,也特別溫馨。但好景不長,他們不得不再次搬家,因為房東的兒子要回來住,這個房子要收回。

兩人拿著房東退給的房錢,再看看自己精心布置的“家”,心裏十分委屈,一種漂泊感再次襲上心頭。女朋友說:“咱們什麼時候能在北京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啊?那樣才叫個家啊,也不用天天搬家了。”肖迅已經沒有了初來北京時的那種自信了,他說道:“我不知道,等哪天我們每個月能拿到一萬塊的薪水時再說吧。”可女朋友沒有等到他賺一萬的時候,就愛上了一個北京人。而肖迅拿著3000元的薪水,依然在漂泊,沒有房子,沒有歸屬感……在北京,還有很多“蟻族”同樣在漂泊著,他們渴望有一天能穩定下來,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然而現實總是那麼殘酷。在這裏,我們隻能祝願他們能夠早日結束這種“奔波移動”的生活,奔向白領階層,實現自己的夢想,並在這個城市裏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他們是沒有歸屬感的異鄉漂泊者

職業,在人的一生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生命的價值在於職業,因為職業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的成功與失敗。所以,對職業的選擇一定要慎重,在選擇職業之前一定要好好地規劃一番,那麼怎樣才能好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呢?

再苦也不想離開這座城市

生命,是一個人在世界上的載體,承載著人生征程的喜怒哀樂。沒有了生命,人們將無法生活在這個充滿陽光雨露、鳥語花香的世界上。而且,生命是人存在和成長的根基,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我們更要加倍地珍惜。我們隻有倍加珍惜和愛護我們的生命,才能對得起賜予我們生命的父母,才對得起自己的靈魂。

在我們被賜予鮮活靈動的生命的同時,也被賦予了與生命相隨相伴的義務和職責,比如從事某一職業。我們在一生當中必須從事某一職業,用工作所獲得的報酬來換取我們生存和發展所需的各種產品與服務。在現在這個高度職業化的社會裏,人們總是要在一定的職業中獲得生存資料和發展機會。那麼,究竟什麼是職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