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是在人類長期的生產活動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勞動分工的出現而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每個人都從事一定的職業,但人們對職業的理解卻不盡相同。有的人認為,職業就是一種工作,如教師、公務員、工程師、醫生等;有的人認為,職業就是“生活來源”;有的人認為“職業就是責任”,還有人把職業看成是“身份的象征”。美國社會學家塞爾茲認為,職業是一個人為了不斷取得收入而連續從事的具有市場價值的特殊活動,這種活動決定著從事它的那個人的社會地位。
從社會的角度來講,職業是一定社會分工的產物,它反映了一種或多種的社會需求,是利用專門的知識技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一種社會活動;從個人的角度來講,職業是物質生活的來源和精神生活的基礎;從內在的屬性講,職業必須具有相應的內在要求,如:知識、技能和技巧等。
因為本書主要是針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所以我們從個人的角度出發來定義職業:職業是個人由於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憑借自己專門的知識和技能而從事的具有一定收入的、專門類型的社會勞動。
我們也可以把職業簡單理解為一係列有內在關係的工作的總稱。從某種意義上說,職業就是一種義務,是一個人一生中離不開的,它是我們人類獲得物資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礎。它由以下幾個要素構成:
1.體現職業內容的職業名稱
2.從事該職業所需要的資格和能力
3.工作的對象和內容
4.通過工作獲取報酬,作為個人生活的主要來源
結合職業的概念及構成要素,我們可以看出職業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差異性。
職業的領域非常寬廣,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各類職業之間的差異很大,所以有“隔行如隔山”的說法。職業不同,職業勞動的內容、勞動條件、對從業者的要求都不同。每一個都需要特定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正在不斷分化出一些新的職業,淘汰一些舊的職業,職業之間的差異性也隨之不斷擴大。
2.同一性。
同一職業類別的內部,工作性質、勞動條件、工作要求等具有較大的相似性。比如出納和會計,都是財務方麵的,兩者的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和工作要求都是很相近的。
大學根據職業類別劃分為不同的係和不同的專業,就是基於職業的差異性和同一性。
3.層次性
種類繁多的社會職業,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盡管職業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不同的職業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因此,得到的評價也大不相同。原因一方麵是因為不同的職業對於從業者的要求不同,比如身高、年齡、學曆和工作經驗;另一方麵是因為工作的內容、付出的腦力和體力勞動的不同以及在工作中的自主權、工作所獲得的收入和工作的環境、輕鬆程度、社會聲望的不同。即使是同一職業也有層次之分,比如軍人有將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之分。
4.時代性。
因為職業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勞動分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所以具有時代性。不同的時代,會誕生不同的職業。而同一個職業在不同的時代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
現在,新職業的定期發布已經成為一項製度,過去的一年裏,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連續發布了四批40個新職業,上海市勞動部門也對外公布了近百個新職業,其中相當部分已經展開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在上海,新職業主要集中在現代服務業、高科技產業以及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如軟件、集成電路、創意設計、遊戲等行業。新的職業蘊藏著大量的工作機會,這給職場人擇業、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同時,新職業的誕生也伴隨著舊職業的沒落和衰亡,因此,很多原有職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技能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戰。
職業在人的生命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職業是人獲得經濟來源的主要途徑,是個人維持和發展自己以及家庭的基礎。人們總是通過一定形式的職業來進行勞動,以獲得經濟報酬來換取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產品和服務。
其次,職業還能使人獲得非經濟利益。比如權力、地位、名譽和成就感等,這些會使一個人的內心獲得滿足,更加地喜歡自己的職業,更努力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好好工作。職業類別、職業環境和職業中的個人等級,體現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人們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在職場上不斷地努力奮鬥。
再次,職業可以充分地發揮一個人的才能。從事和自己性格、興趣和技能相吻合的工作,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不斷地實現自我。
最後,人們在職業活動中取得經濟利益換取自己生活所需的同時,也為社會貢獻了力量,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人們通過職業參與社會生活,從事社會活動,以此來不斷地提高自我、發展自我。職業成為人擔任的特定的社會角色,是人生命價值的體現。
我們的生命,就是燃燒的火柴,每當我們點燃一根,生命的盒子裏就減少一根,但同時也發出了光和熱。善用火柴的人,能讓有限的生命散發出灼灼光芒,為自己點燃一片火紅的未來;不善用火柴的人,濫用火柴,結果白白地浪費了自己生命的能量,最後悔之晚矣。
生命中的職業就是讓火柴盒裏的火柴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燃燒起熊熊大火,造成星火燎原之勢,讓生命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五彩繽紛。如果一個人不能盡到職業責任,就等於潮濕了火柴或是沒能燃盡火柴,沒有發揮出它的全部的能量。
當一個人經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即將走向生命的盡頭的時候,令他或她欣慰的,除了膝下的子孫,主要是他或她幾十年職業活動的成就。還有很多人,他們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就是因為他們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遺產。一個人,隻有孜孜不倦於自己的職業,才能使生命真正富有意義,才能使生命變得有力和崇高。所以說,生命的價值在於職業,通過職業,一個人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蟻族男人沒有愛情的安全感
生涯,英文是“career”,此外,還有人生經曆、職業和事業等含義。對於生涯的解釋,國外理論界給出了不同的定義。
沙特爾(Shartel,1952):生涯是指一個人在工作中所經曆的職業或職位的總稱。舒伯(Super,1957):生涯是指一個人終生經曆的所有職位的整個曆程。此後,經過研究,對生涯的定義又有補充。
麥克弗蘭德(McFarland,1969):生涯是一個人依據心中的長期目標所形成的一係列工作選擇以及相關的教育或訓練活動,是有計劃的職業發展曆程。
韋伯斯特(Webster,1986):生涯指個人一生職業、社會和人際關係的總稱,即個人終身發展的曆程。
從以上觀點我們可以看出,生涯是指與個人終生從事工作或者職業等有關的活動過程。現今,大多數學者都比較接受舒伯在1976年提出的生涯觀點:生涯是生活中各種實踐的演變方向和曆程,它統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態。
了解了生涯的定義之後,我們再來看看職業生涯的概念。
職業心理學家薩帕認為,人的一生所經曆的職業及非職業活動都應該看作是職業生涯的內容。這樣就擴大了職業生涯定義的外延。中國學者吳國存將職業生涯的定義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職業生涯指從職業能力的獲得、職業興趣的培養和選擇職業、就職,直至最後完全退出職業勞動這樣一個完整的職業發展過程。狹義的職業生涯包括從踏入社會、從事工作之前的職業訓練或職業學習開始直到職業勞動最終結束、離開工作崗位為止的過程。狹義的職業生涯更多地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從職業生涯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之中的工作任職經曆或曆程,是個體的行為,而非群體或組織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