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本篇以“周秦”為題,西周是禮治的代表,秦朝是法治的代表,因此本篇所辯論的是禮治與法治問題。禦史堅持以嚴刑峻法治國,他的理由是:“立法製辟,若臨百仞之壑,握火蹈刃,則民畏忌,而無敢犯禁矣。”文學認為,治國應該運用禮樂教化的方法,刑罰是禮治失效之後所采取的措施,“周其禮而明其教,禮周教明,不從者然後等之以刑。”禦史與文學的觀點分歧,實際上是法家與儒家在治國思路上的根本差異。

禦史曰:“《春秋》無名號,謂之雲盜,所以賤刑人而絕之人倫也。故君不臣,士不友,於閭裏無所容。故民恥犯之。今不軌之民,犯公法以相寵,舉棄其親,不能伏節死理,遁逃相連,自陷於罪,其被刑戮,不亦宜乎?一室之中,父兄之際,若身體相屬,一節動而知於心。故今自關內侯以下,比地於伍,居家相察,出入相司,父不教子,兄不正弟,舍是誰責乎?”

【注釋】

《春秋》無名號,謂之雲盜,所以賤刑人而絕之人倫也:《春秋穀梁傳·昭公二十年》:“秋,盜殺衛侯之兄輒。盜,賤也。”賤,賤視。人倫,人類。

君不臣:君主不把罪人看做臣子。

士不友:士不把罪人視為朋友。

閭裏:鄉裏。容:立足容身。

恥:原作“始”,據郭沫若說校改。

相寵:互相以為光榮。

舉:完全。

伏節死理:低頭承認死罪。伏節,伏罪。

遁逃相連:不斷地逃竄。

關內侯:漢代第十九級爵名,僅有侯爵名號而無封邑,住在關內,故稱關內侯。

比地於伍:居地挨近的五家編為一伍。比,比鄰。

居家相察:在家時各戶相互觀察。

出入相司:進出互相監督。司,通“伺”,窺察。

【譯文】

禦史說:“《春秋》不書寫罪人的姓名與位號,稱他們為‘盜’,是以此賤視罪人,不把他們視為人類。因此君主不把罪人視為臣民,士不把罪人視為朋友,罪人在鄉裏無地自容。因此民眾恥於犯罪。如今一些不法之民,觸犯國法之後,互相以為光榮,完全拋棄親屬,不能低頭認罪,不斷地逃竄,他自己陷於犯罪,被官府判刑殺頭,不是適宜的嗎?一家之中,父兄之間的關係,如同身體各個部位相連一樣,一個關節觸動,心裏都會知道。因此現在從關內侯以下,居地挨近的五家被編為一伍,在家時各家各戶相互觀察,進出互相監督,父親不教好兒子,兄長不糾正弟弟,除了父兄,還去追究誰的責任呢?”

文學曰:“古者,周其禮而明其教,禮周教明,不從者然後等之以刑,刑罰中,民不怨。故舜施四罪而天下鹹服,誅不仁也。輕重各服其誅,刑必加而無赦,赦惟疑者。若此,則世安得不軌之人而罪之?今殺人者生,剽攻竊盜者富。故良民內解怠,輟耕而隕心。古者,君子不近刑人,刑人非人也,身放殛而辱後世,故無賢不肖,莫不恥也。今無行之人,貪利以陷其身,蒙戮辱而捐禮義,恒於苟生。何者?一日下蠶室,創未瘳,宿衛人主,出入宮殿,由得受奉祿,食大官享賜,身以尊榮,妻子獲其饒。故或載卿相之列,就刀鋸而不見閔,況眾庶乎?夫何恥之有!今廢其德教,而責之以禮義,是虐民也。

【注釋】

周其禮:周密地規定禮儀。明其教:明確地實施教化。

等:按不同等級。

中:適中。

舜施四罪而天下鹹服:《尚書·堯典》載:“流共工於幽州,放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

赦惟疑者:隻赦免那些證據不足的嫌疑犯。

剽攻:搶劫。

解:通“懈”。

隕心:失去信心。

刑人非人也:《春秋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載:“刑人則曷謂之閽?刑人非其人也。君子不近刑人,近刑人,輕死之道也。”

放:流放。殛:誅殺。

捐:拋棄。

恒於苟生:常年苟且偷生。恒,常。

蠶室:古代被施宮刑之後,為防感染發炎,犯人被放在溫暖的囚室。這種囚室如同養蠶小屋,故稱蠶室。

創:受刑創口。瘳:痊愈,愈合。

宿衛:在皇宮值夜班守衛。

由得:原作“得由”,據陳遵默、王利器說校改。由,通“猶”。奉,通“俸”。

食大官:秦漢有大官令丞,主管皇帝膳食。宦官由於宿衛宮廷,故能有機會吃到皇帝賞賜的禦廚食物。大,讀為“太”。

饒:富饒。

刀鋸:刀用於割刑,鋸用於刖刑,此處指刑具。閔:同“憫”,憐憫,引申為傷心。

今廢其德教:“今”字原無,據王利器說校補。

【譯文】

文學說:“古時候,周密地規定禮儀,明確地實施教化。禮儀周密了,教化明確了,然後對不聽從的人按照不同等級施行刑罰,刑罰適中,民眾不會怨恨。因此帝舜對共工、兜、三苗、鯀四大罪人實施懲罰,天下人都為之信服,這是因為帝舜誅討的是不仁之人。無論是輕罪還是重罪都各服處罰,堅決實施刑罰而沒有赦免,所赦免的隻有那些證據不足的嫌疑犯。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麼世上哪裏會有不法之人而對他們定罪處罰呢?如今殺人的人可以活著,搶劫盜竊的人當富翁。因此良民百姓內心懈怠,放棄耕作而失去信心。古時候,君子不接近受過刑的人,受過刑的人不能算一個人,他們或被流放,或被殺死,給他們的後代帶來羞辱,因此無論是賢人還是不肖之人,沒有人不感到羞恥的。如今那些品行不端的人,貪得財利以致身陷牢獄之災,蒙受刑罰恥辱而捐棄禮義,常年苟且偷生。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他們受宮刑進蠶室之後,創傷還沒有愈合,就到皇宮值班守衛君主,出入宮殿之中,還能享受朝廷俸祿,吃禦廚賜給的飯食,自己安富尊榮,妻子兒女過著富饒的生活。因此有人身居卿相之位,蒙受刀鋸之刑卻不見傷心,何況是廣大庶民呢?這還有什麼羞恥!如今廢除了道德教化,卻以禮義來苛責民眾,這是虐待民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