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法不能止:“能”字原無,據盧文弨說校補。

罷:同“疲”。

曾:通“增”。累:累積。

亡:通“無”。

【譯文】

文學說:“民眾依賴法律,如同魚依賴水,水清魚就安靜,水濁魚就煩擾。民眾煩擾就不能安居,清靜就會樂業;樂業就會富裕,富裕就會仁義產生,豐足就會停止紛爭。所以在成、康之世,想獎賞無所施行,法令也無處施加。不是可以判刑而不判刑,而是由於民眾沒有人犯禁;不是可以獎賞而不賞,而是民眾沒有人不仁義。像這樣,官吏有何事需要處理?當今治民的官員,像笨拙的車夫駕馭馬車,馬在行走時要它停頓,馬停下來又去鞭打它。馬的身體被鞭棰抽傷,馬的嘴角被馬嚼子勒傷,在這種情形下要求馬沒有失誤,怎麼可能呢?楚靈王在乾谿土崩瓦解,梁國從內部崩潰,嚴刑峻法不能禁止。因此疲憊的馬不怕鞭棰,疲憊的民眾不怕刑法。即使是增加法律,大概是沒有益處吧?”

禦史曰:“嚴牆三刃,樓季難之;山高幹雲,牧豎登之。故峻則樓季難三刃,陵夷則牧豎易山巔。夫爍金在爐,莊不顧;錢刀在路,匹婦掇之;非匹婦貪而莊廉也,輕重之製異,而利害之分明也。故法令可仰而不可逾,可臨而不可入。《詩》雲:‘不可暴虎,不敢馮河。’為其無益也。魯好禮而有季、孟之難,燕噲好讓而有子之之亂。禮讓不足禁邪,而刑法可以止暴。明君據法,故能長製群下,而久守其國也。”

【注釋】

嚴牆:高牆。嚴,通“岩”。刃:通“仞”。

樓季:善於攀登的人。“樓季”之下原無“難”字,據楊沂孫說校補。

幹雲:高聳入雲。幹,觸。

牧豎:牧童。

陵夷:山坡平緩。

爍金:熔化的黃金。

莊:大盜。顧:看。

錢刀:錢幣。古代錢幣或鑄成刀形,故稱錢刀。

掇:拾取。

輕重之製異:法律處置的輕重不同。

臨:麵對。入:侵入,觸犯。

不可暴虎,不敢馮河:見於《詩經·小雅·小旻》。暴虎,空手與虎搏鬥。馮河,無舟渡河。馮,通“憑”。

季、孟之難:魯國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於公元前562年三分公室,又於公元前537年四分公室。

燕噲好讓而有子之之亂:燕王噲想模仿堯舜禪讓故事,將王位讓給丞相子之,結果導致燕國大亂,幾乎亡國。

長製群下:長期統治臣下。

【譯文】

禦史說:“高牆三仞,即使是樓季也難以攀登;山脈高聳入雲,連牧童也能登上山頂。因為險峻就會使樓季難於登上三仞高牆,因為山坡平緩就使牧童輕易攀登山頂。熔化的黃金在火爐裏,連莊都不會看一眼;錢幣在路上,普通婦女都會去撿它;這並不是普通婦女貪婪而莊廉潔,而是由於法律處置的輕重不同,利害分明。因此法令可以信賴而不可逾越,可以麵對而不可侵犯。《詩經·小雅·小旻》說:‘不可空手搏虎,不敢無舟渡河。’因為這樣做沒有益處。魯國崇尚禮義卻有季孫氏、孟孫氏的災難,燕噲迷信禪讓卻導致子之之亂。禮讓不足以禁止奸邪,而刑法可以防止強暴。聖明君主依靠法令,因而能夠長期統治臣下,長久守住國家。”

文學曰:“古者,明其仁義之誓,使民不逾;不教而殺,是虐民也。與其刑不可逾,不若義之不可逾也。聞禮義行而刑罰中,未聞刑罰行而孝悌興也。高牆狹基,不可立也。嚴刑峻法,不可久也。二世信趙高之計,渫篤責而任誅斷,刑者半道,死者日積。殺民多者為忠,厲民悉者為能。百姓不勝其求,黔首不勝其刑,海內同憂而俱不聊生。故過任之事,父不得於子;無已之求,君不得於臣。死不再生,窮鼠齧狸,匹夫奔萬乘,舍人折弓,陳勝、吳廣是也。當此之時,天下俱起,四麵而攻秦,聞不一期而社稷為墟,惡在其能長製群下,而久守其國也?”

禦史默然不對。

【注釋】

使民不逾;不教而殺,是虐民也:原作“使民不逾上乎刑之不教而殺是以虐也”,據王利器說校改。《論語·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虐,殘害。

高牆狹基:意謂在狹窄的地基上建築高牆。

也:原作“矣”,據王利器說校改。

嚴刑峻法:原作“嚴法峻刑”,據王利器說校改。

渫:繁重。篤:通“督”。任誅斷:依靠刑罰。

刑者半道:路上一半行人是受過刑的人。

厲:殘害。悉:盡,全部。

黔首:秦始皇稱老百姓為黔首。

過任:超過自身能力。任,原作“往”,據王利器說校改。

無已:沒有止境。

窮鼠:窮途末路的老鼠。齧:咬。狸:狸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