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起居有常(2 / 2)

人體規律性的生理變化,還與神經係統有關。“生物鍾”同樣也與神經中樞關係密切,受神經中樞的調節。神經中樞功能正常,則這種調節功能也是健全的。反過來,正常的周期性節律,也促進了神經中樞功能的正常化。有正常而健全的神經中樞的指揮,全身各個係統、各種生理功能才能有效地進行。

規律性的生活,對於神經中樞機能保持正常也十分重要。神經中樞的活動方式是神經反射,是指揮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方式。其中條件反射就是生理機能活動在一定的條件下自動進行的一種神經功能活動,這種條件是後天形成的,也就是本來與某一種生理反應無關,但由於後天的不斷重複,使得無關的因素與生理反應互相聯係了。

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對神經中樞形成一係列的條件反射、形成所謂“動力定型”。比如,每天早晨用鬧鍾在6點整把你鬧醒,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就是沒有鬧鍾響,一到6點,你就會醒來。晚上10點鍾,工作完畢,或者上廁所小便,以後洗洗腳和臉,再去睡覺。習慣以後,這些規律固定下來,使你的排便、睡眠等生理活動形成了規律,有固定的“動力定型”,就不會患失眠之苦。

總之,保持全天規律的生活,是保持人體健康,提高體內各器官、係統生理活動功效的好方法,它對於人體健康,延年益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養生典範

汪老,生於1892年7月4日,2000年108歲時仍精神很好、口齒清晰。汪老曾寫文章介紹他長壽的原因主要得益於以下四個方麵:

一是起居、運動規律化

每天早上6點半,汪老就伸展四肢,按摩天庭、太陽、湧泉、足三裏等穴位後再起床,整理被褥,梳洗完畢後,到戶外遠眺15分鍾,以保神光。早餐後,到陽台上踱步15分鍾,讓肝髒內的有毒物質排除。12點午餐後,靜坐15分鍾,摒去雜念,無人無我,氣聚神凝,水穀消磨,化為血液,灌溉五髒,潤滋全身。下午6點晚餐後,按規定距離到戶外漫步,如遇雨雪,則在走廊上走3000步。晚上8點,看完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後,用溫水洗腳上床睡覺。因此,汪老的步履到100歲之後還非常穩健。

二是飲食規律化

多年來,汪老一直堅持飲食規律,飲食按時定量,不多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不饑極後食,食不過飽;也不渴極而飲,飲不過多。他從不抽煙,但常飲酒。中、晚餐各飲一杯酒,控製在50克以內,任何場合不加多,不減少。

三是學習、勞動經常化

汪老每天8點半開始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掃地、揀菜、曬衣服、燒開水、倒垃圾等。他所住的孫女家連他一起也隻有4人,家務事本來不多,即使有事也不需要他做。但他堅持做家務勞動,而且從不過累。到了9點半鍾,家務事做完了,他又開始讀書看報,寫詩,做一些短筆記。

四是心胸豁達開朗

汪老在前半個世紀,曆盡坎坷和磨難。從中領悟到心胸豁達開朗、平衡情緒的重要性,從不悲觀,不為七情所傷,始終保持心胸曠達、恬淡。即或遇有不愜意之事和橫逆之來事,也盡快予以舒解,不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