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春季養生(1 / 2)

原文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誌生,生而勿殺,予而無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譯文

春季的三個月(農曆一、二、三這三個月),是所謂推陳出新、萬物複蘇的季節,天地間都顯出勃勃生機,草木得意繁榮。人們應當入夜而眠,早早起床,到庭院裏散步,披散頭發,舒張形體,使神誌隨著春天生氣勃發。提倡生長不要扼殺,提倡給予不要剝奪,提倡獎賞不要懲罰,這是春天生長之氣所要求的正確呼應人體養生的必由之路。違背這個道理就會傷肝,到了夏天,就要得寒變之病,供給夏天生長的物資基礎就差了。

闡釋

春季陽氣生發,生機盎然,是一年中的好季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因此,做好春季的養生保健,才能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春季是人們最好的睡眠時季,但《內經》提醒,春季的正常睡眠,應是“夜臥早起”。《內經》指出,春季人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要適當晚睡早起,到戶外散步,悠然自得地舒展肢體,使精神活動寄托於大自然之中。

此外,春季冰雪消融、萬木吐綠,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人們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或漫步於芳草小徑,或疾行於河畔林間,踏青問柳,遊山戲水,賞花行歌,登高望遠,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利。

《內經》提醒,肝主疏泄氣機,春季還要特別注意養肝。春季養肝,首先要注意調暢情誌,即要駕馭和調控好自己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如果思慮過度,憂愁不解,就會使體內氣機升降失常,從而導致髒腑功能紊亂而發生疾病。所以,春季應保持心情舒暢,順應肝的調達之性,才能達到祛病強身的保健目的。

養生之道

對於春季養生,《素問·四氣調攝》中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根據自然界和人體陰陽消長的特點,所製定的四季養生的宗旨。

春歸大地,冰雪消融,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此時,人體陽氣也順其自然,向上向外升發。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護體內陽氣,避免耗傷陽氣和阻礙陽氣的升發。

具體而言,除了《內經》所指出的晚睡早起、宜常鍛煉、重在養肝的春季養生原則外,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調養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調攝應做到疏泄條達,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鬱怒以養性,假日去踏青問柳,遊山戲水,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調節飲食

春天應選擇既利陽氣升發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黃豆芽、綠豆芽、柑橘、蔥、蒜、香菜、蜂蜜等,還應多吃些新鮮蔬菜和野菜,如春筍、菠菜、韭菜、香椿、薺菜、柳芽等,以利體內積熱的散發。最好不要食用生冷、油膩、黏硬的食品,以免損傷脾胃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