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其不自生,故能長生(2 / 2)

凡事讓他人先行一步,表麵上看來是吃虧,其實這是一種圓熟的、以退為進的做法,由此獲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

如清朝大學士張芙在回複家信中寫有一詩:“千裏家書隻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芙之母深明其意,將院牆退後三尺,相爭的鄰居見了愧疚難當,同樣將院牆退後三尺。此事遂被傳為佳話,“六尺巷”也保留至今,成為安徽桐城一景。

像張芙這樣的退讓,不僅給自己和他人留下了更多的生存活動空間,也給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留下了更多回旋的餘地,給鄰裏人際關係帶來了更多謙和之氣,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先人後己,怡然自得,在謙和中愜意地享受生活的快樂,是每個養生者都應培養和保持的一種心態和境界。

養生典範

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書畫家、詩人,“揚州八怪”之一,生於1693年,卒於1765年,享年72歲,在當時的年代屬於高壽之人。

鄭板橋的長壽秘訣在於他的養生之術,其詩、書、畫藝術精湛,號稱三絕。他在創作過程中能把詩、書、畫三者巧妙結合,獨創一格,從而達到一種全新的藝術境界。他也因此而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心情也得以豁達開朗,怡然自得。

才情過人的鄭板橋,一生頗為坎坷,不過,他始終能以樂觀的心情對待。鄭板橋做官時,因為在災荒之年為災民請求賑濟觸犯了上司,結果被罷官。但他並沒有憂鬱沮喪,也不為官場失意而鬱悶不樂,而是騎著毛驢悠然回到故鄉。從此專注於詩、書、畫,安然幸福地過著老年生活。

鄭板橋有兩幅著名的字畫:“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

超凡脫俗的心理狀態是鄭板橋養生長壽的秘訣之一。他在“難得糊塗”這幅字畫下麵,還寫上了一段小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意在告誡人們要胸懷開闊,寬以待人。他說,“糊塗”能幫助自己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憊,體現出自己的樂觀主義精神情懷。

不過,這種“糊塗”也不是一味地糊塗,而是“大事清楚,小事糊塗。”對原則性的問題很清楚,處理起來不失原則,對一些非原則性的不中聽的話或看不慣的事,則是裝作沒聽見、沒看見或是隨聽、隨看、隨忘。正所謂“修成大愚方為智”,鄭板橋這種“難得糊塗”,實乃養心養生的妙招,

鄭板橋還有一幅字畫是“吃虧是福”。這幅字畫的核心思想是不計得失,求於心安。鄭板橋說,“吃虧是福”並非貶低自己的人格,處處吃虧,而是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要寬以待人,不要過多計較糾纏,要學會“宰相肚裏能撐船”;對不便回答的問題不妨佯裝不懂,對危害性的攻擊不妨也以理智的“吃虧”化險為夷,以聰明的“吃虧”平息可能發生的矛盾。鄭板橋認為,這種“吃虧是福”能消除很多心理壓力,是有益身心的保健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