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禍莫大貪,咎莫大欲(2 / 2)

然而,得道的人就有所不同。他們即使貧窮也不懾懼,即使顯達也不以為榮幸;他們不期待受人尊敬,不期待錢財之物,總是平和謙虛而不流露。因為斷絕了貪念,並不因貧賤而不安,所以,他們形、神、氣、誌各居其宜,能其樂融融,長安天命。

今之社會,激烈的競爭使“亞健康”“慢性疲勞”“精神疾病”“心理障礙”成為越來越沉重的話題。現代都市人越來越難以入眠,體質越來越差,成天喊“累,累得要死”。其實,這也與人們日益膨脹的欲望和貪婪的心理有很大的關係。

對於更多的人來說,能懷一顆平常善良之心,淡泊名利,對他人寬容,對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寒不改葉綠,暖不爭花紅,富不行無義,貧不起貪心,這才是修身養生之道。

總之,知足則常樂,常樂則忘憂,忘憂則心不煩,心不煩則神不擾,神不擾則靜保。此乃養生之要道也。莊子所說的“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蔽,精神不散,可壽百歲”,就是這個道理。

養生典範

郭青,1906年6月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曾任陝甘寧邊區保育小學校長,1982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離休。

郭青老人年屆百歲時還堅持用放大鏡看報。他臉上沒有老年斑,黑白相間的眉毛足有一寸多長。郭老雖然個頭不高,瘦瘦的,但精神矍鑠,除了耳朵有點背,沒有任何慢性病。

郭老保健養生有什麼秘訣呢?郭老常說:“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他的秘訣就是無憂和知足。

郭老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他每次吃飯都是七八分飽,夏天吃完飯到外麵轉轉,冬天就在屋裏走幾圈。郭老生活規律,起居有常,一般早上6點多起床,起床後,喝一杯白涼開水已是幾十年的習慣了。中午午睡一個小時左右,晚上10點前就寢。飲食以清淡為主,早晨喝一杯牛奶、一個雞蛋羹,經常吃高粱米麵小饅頭或玉米麵窩頭,喝蜂蜜和少量的保健品。中午以蔬菜為主,一碗米飯,晚上喝粥。一周吃兩三次烤鴨和魚,但很少吃肉。他從不吸煙,也不喝酒。夏天天氣好時經常到外麵打打拳、彎彎腰,全身按摩一遍,大約一個小時,算是鍛煉身體了。

郭老每天讀書看報,必看的報紙有《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北京晚報》等,還經常寫回憶革命的文章、讀書筆記和日記。198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老寫的《延安保育小學——革命回憶錄》一書。

郭老的老伴也是延安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幹部,兩人互敬互愛,從不吵架。前幾年老伴先走了,三個孝順的女兒怕他想不開,每天都陪著他。他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抗拒的,我能想得開,你們都放心上班吧。”

郭老迄今隻住過兩次醫院,第一次是1951年在西安得過一次肺病,住了40天醫院。第二次住院是2004年,因為膀胱上長了良性腫瘤需要手術。除此之外的50多年時間裏,郭老幾乎沒吃過藥,更沒打過針。

郭老說,人的心情好就不容易生病,一想起延安時的艱苦歲月,他就覺得現在真是太幸福了。郭老一周自己洗一次澡,每天晚上堅持自己洗腳,從不讓保姆伸手。他說,隻要自己還能動,就不要麻煩別人。

郭老淡泊名利,更不居功,他的學生很多,在北京擔任領導的就有近百位。每當家人要將這些影集拿出來給人看時,郭老總是擺擺說,“那都是過去的事了。”

知足、無憂給郭老帶來了好心境,他每天的心情都很好,生活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