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天下大事,必作於細(1 / 2)

原文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老子·第六十三章》

譯文

處理困難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從小的地方入手。凡是天下的難事,一定要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凡是天下的大事,一定要從細微的部分開始。

闡釋

健康長壽是人們恒久追求的目標,這可算是天下的大事、難事,那麼,該如何來實現這個目標呢?

老子認為,事物的難和易是互相轉化的。難可以成為易,易可以成為難。隻要把握時機,就可以變難為易,他說:“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就是說,要想克服困難,應當從容易的地方著手;要想實現遠大的目的,應當從細微處作起;因為天下的難事一定開始於簡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小事開始。

《老子·第六十三章》中也說:“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任何事物都是由小至大,由微而著發展而成的。隻有謹察事物至微之原始,而不是忘本逐末,才算明智。”

老子這就是在啟示人們,養生長壽作為一個宏大的目標,一件大大的難事,就要從小處著手,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在老子看來,隻有從細易處著手,才能做成難事,才能做成大事。

老子接著說道:“大小多少。”即大生於小,多起於少。《老子·第六十四章》也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合抱的大樹,是從細小的幼苗生長起來的;九層高的樓台,是從一堆堆泥土築起來的;千裏的旅途,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麵對難事、大事時,老子慎重的態度、縝密的思考、細心而為之的方法,對人們來說,無論是行事處世、求學問道,還是保健養生,都是不容質疑的至理。

養生之道

老子指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也就是說,生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追求長壽就要從細節做起,逐漸地、一步一步地達成養生長壽的願望。

養生名家嵇康也認為,人之所以能長壽,是平時注意在細微之處保養自己。這就好比種莊稼,如果遇到天大旱,“偏一溉之功者,必一溉而後枯,而一溉之益固不可誣也。”長壽之道與此相仿,關鍵在於平日一點一滴的修養,不使自己為七情所傷、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體強健。

的確,養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人們持之以恒,從生活的點滴細節開始。古人所說的養生之道,涉及日常生活的眾多細節。今天,我們日常生活的諸多細節,如吃、喝、拉、撒、睡、行、動、坐、臥、走……,也都涉及到很多健康養生的原則和方法。

健康養生的關鍵在於細節。細節決定健康,細節決定長壽。留意養生細節,必將健康長壽;而忽視養生細節,則會招致疾病。

(1)餓了才吃

生活中許多人不是按時就餐,且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餓”。其實,食物在胃內僅停留4~5小時,感到饑餓時胃早已排空。胃黏膜這時會被胃液“自我消化”,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潰瘍。所以,飲食規律、營養均衡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2)渴了才喝

平時不喝水、口渴時才飲水的人相當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忙人”。他們不了解渴了是體內缺水的反應,這時再補充水分為時已晚。水對人體代謝比食物還重要,生理學家提醒,每個成年人每天需飲水1500毫升左右。晨間或餐前一小時喝一杯水大有益處,既可洗滌胃腸,又有助於消化,促進食欲。據調查研究,有經常飲水習慣的人,便秘、尿路結石的患病率明顯低於不常飲水的人。

(3)累了才歇

許多人誤以為,累了是應該休息的信號,其實感覺累了時,身體已相當疲勞,這時才休息已為時過晚。這種過度疲勞容易積勞成疾,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疾病乘虛而入。不論是腦力工作者還是體力勞動者,在連續工作一段時間後,都要適當的休息或調整。

(4)困了才睡

困倦是大腦相當疲勞的表現,不應該等到這時才去睡覺。按時就寢不僅可以保護大腦,還能提高睡眠質量,減少失眠。人的一生約有1/3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隻有養成定時睡覺的習慣,保證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才能維持睡眠中樞生物鍾的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