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為之未有,治之未亂(2 / 2)

(3)愈後防複

這是指疾病經治療後,病邪基本消除,正氣尚未複原,處於初愈的康複階段,此時應謹防疾病反複。

疾病初愈,雖然症狀消失,但此時邪氣未盡,正氣未複,氣血未定,陰陽未平,必待調理方能漸趨康複。所以在病後,可適當用藥物鞏固療效,同時配合飲食調養,注意勞逸得當,生活起居有規律,以期早日康複,避免疾病的複發。

總之,養生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預防疾病也可以達到養生的某些目的。“治未病”是一個養生防病和健康管理的係統工程,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成為傳統醫學養生保健的理論基礎。

養生典範

王樂善,生於1912年一個中醫世家,遼寧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主任醫師、教授,全國五百名名老中醫之一。

1992年冬,王教授曾將自己的養生經驗整理成文發表在《遼寧老年報》上,深受中老年人的歡迎。他的養生要點主要為預防疾病。他說:“沒有病就不容易衰老,自然能益壽延年。”他現在髒腑功能良好,他說:“壽限要超過天年。”

王教授引用《素問·上古天真論》的話說:“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青銅時期人的平均壽命為18歲,到了18世紀為35歲,19世紀後人的平均年齡明顯增加。所以他認為,若能搞好疾病的預防工作,人類平均壽命達到100歲是完全有可能的。

王教授強身健體,防病養生的心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節製飲食

古人雲:“病從口入。”王教授認為這很有道理。中醫學非常重視脾胃功能,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一旦受傷,氣血生化不足,身體抵抗力減退,就必然會生病。暴飲暴食最容易損傷脾胃。因此,要想長壽就要節製飲食。

王教授的主食主要是大米粥。陸遊曾寫了一首《食粥》詩:“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完丘平易法,隻將食粥致神仙。”稱讚粥可以使人活到神仙那樣的年齡。粥容易消化吸收,不傷脾胃,能滋補強身,使人精神飽滿生命力強。所以曆代養生學家都很重視粥的營養。

(2)保護正氣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正氣,乃指抗病的物質力量。正氣虛弱是患病之根,因此必須處處時時保護正氣。保護正氣,預防六淫的侵襲。

王教授的預防的方法是:第一,生活起居有規律,保持每天8小時的睡眠;第二,積精少欲,節製房事;第三,常吃些保健食品,如核桃仁、大棗等;第四,懂得“忍”,深知以柔克剛。他認為,這樣才能使正氣旺盛,不受“邪”擾。

(3)堅持活動

王教授所說的活動,是指鍛煉身體。俗話說:“活動活動,想活得動,不動難活。”王教授認為,中老年人可以打太極拳、練五禽戲等。他每天都堅持鍛煉。70歲以前是騎車上班,隻是70歲以後才坐車上班。現在除有腰椎骨質增生外,無其他任何肢體功能障礙。

最後,王教授還特別推薦了幾篇養生健身的文章:《索問·上古天真論》、晉代葛洪《養生論》、唐代孫思邈《枕上記》、清代龔廷賢《延年良箴》,以及當代教育學家馬寅初《冷熱水浴的健身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