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重要會議報告(四)(2 / 3)

(七)血液工作

2002~2009年,全市臨床血液需求每年以10%以上的速率遞增。2006年以前,采供點很少鼓勵有償獻血,1998年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明確了中國要停止有償獻血,全部采用自願無償獻血。北京市采供血機構這些年給各個單位下發了指標,同時開動了采血車到街頭,在獻血淡季冬季、夏季招募團體自願獻血。2007年全市的血液百分之百來自自願獻血,2009年全市用血達到136噸。

下一步重點解決醫療機構如何科學合理用血。現在北京市人口老齡化比重越來越大,未來符合獻血條件的人員也會逐步減少,所以如果不能科學合理用血,血液供給會非常困難。目前,全國醫療機構大約有50%的用血是不合理的。北京市剛剛召開了無輸血外科手術研討會,希望把無輸血手術的概念和工作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北京市部隊醫院用血量占到全市用血量的21%,而且增長速度非常快;地方醫院用血量占到全市用血量35.6%,也是用血大戶。在血液工作方麵,一是加強血液規範化管理,起草臨床用血配送管理辦法,製定采血車標準,製定血站實驗室管理規範。另外,全市有4家采血機構,采血中心、通州血站、密雲和延慶血站,還有一家是臍帶血,已經對他們進行了兩次督導。組織開展了臨床輸血、疑難配血核酸檢測、配血安全等專項培訓12次。同時開展了大量無償獻血的社會宣傳,對獻血招募人員也進行了培訓。

(八)物價工作

1997~2009年,北京實施總量控製結構調整,當時說的是把所有醫院的藥品費用控製在總醫療費用的55%,但是並沒有說總的醫療費用控製在什麼情況。參加總控的452個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從1997年93億元,逐年遞增,到2009年增長為517.8億元。雖然藥品的比例從1997年的58.09%到2009年基本上是在51.48%,但實際上藥品的絕對值已經從1997年54億元翻身到266億元,說明實際上總量控製這個政策是根本控製不了醫療費用上漲的。下一步如何來控製費用同樣是政府的政策部門要積極研究的一件事。

門診費用,2005年次均門診費用241元,2009年上漲到316元。全市平均住院費用,從2005年的12580元上漲到14805元,其中三級醫院人均費用最高,是18300多元。如何控製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還是需要政府和醫院管理者來共同完成的。

(九)護理管理工作

首先是規範護士管理。因為國務院修改了護士管理條例,要求護士全都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注冊,7萬新老護士都要換證和發新證,工作量非常大。第二是樹立行業形象。製作了護士禮儀的光盤,幫助護士了解和認識護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規範臨床護理行為。

第三是成立了護理工作者協會。現在很多醫院大量使用合同製,合同製護士和編製內護士同工不同酬,甚至合同製護士工作非常辛苦。去年,在市級衛生行政部門注冊的護士和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統計的數字差了1萬多,信息中心經過調研,發現問題出在合同製護士上。信息中心收集的數字是由各醫院人事部門上報的,人事部門隻報編製內的,而大量合同製護士是在後勤部門管理,甚至在護理部管理,上報數據時沒有報。要求全市所有醫療機構重新報後,全市每千人口的護士數一下就上來了。下一步護理工作者協會要承擔全市護士人力資源管理以及醫院護理人員管理等等。

第四是加強護理質量評價體係建設。依托質控中心製定了2009年護理質量安全管理考核評價標準,開展護理質量的專項督導檢查。目前大概有70%的三級醫院普通病房已經按照衛生部原來發布的最低標準,達到了每張床0.4個護士的配置標準達到了。大概有63%的醫院ICU達到了1∶2.5的配置標準。95%以上的三級醫院建立了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和管理製度,各項核心製度的落實情況保持在80%以上,監護病房的基礎護理落實好於普通病房,保持在90%以上。同時還開展了急診、糖尿病、手術室、腫瘤等專業護士培訓工作,建立了監督和評價機製。

(十)抗震救災情況

4月14日,青海玉樹縣發生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了支援地震災區做好醫療救治工作,保障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按照國家衛生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示,連夜緊急籌備,4月15日中午12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積水潭醫院、朝陽醫院和北京急救中心組成的抗震救災專家組,以及由北大醫院、人民醫院組建的抗震救災醫療隊,攜帶了近8噸急救物資和生活用品,乘坐專機趕赴玉樹災區。另外6名重症、呼吸、心內專家隨衛生部工作人員同機抵達。當天下午,北京急救中心25輛急救車和急救設備也從北京西客站奔赴災區開展救治工作。4月16~18日,又先後派出ICU、骨科和胸外專家去開展救治工作,到目前為止共派出了169人,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

四、2010年工作要點

2010年,北京醫政工作將繼續結合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工作任務,進一步開拓思想,研究探索完善醫療服務體係建設,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和方便群眾就醫的措施。

(一)以試點為先導,積極探索實現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具體措施

衛生局剛剛組織了全市醫療衛生係統領導學習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北京市馬上要出台改革的初步意見和2010年的工作部署,掛在網上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很多同誌對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到底改什麼並不十分清楚,其實並不是說從製度上、性質上進行改革,更重要的是要改變現在的就醫形式,讓醫療服務係統改變現有的服務模式。在過去幾年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建社區衛生體係,建農村鄉鎮衛生院和村鎮衛生室,一再提出讓病人首診到社區,轉診到醫院,康複再回社區。因為全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和地區,像中國這樣在公立的大醫院裏既看大病又看小病,既看急病又看慢病,而且既給窮人看病,又給有錢人看病,這樣使得社區沒有發展餘地,使慢病收治機構沒有發展空間,使民間的盈利性機構也沒有發展空間。所有的病人都擠在大醫院,人滿為患,但是還有很多的醫療機構在閑置。所以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探索分級有序的醫療服務模式,提高現有政府對衛生服務資源的使用效率。

一是繼續完善北京市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優化調整醫療機構的區域布局和結構。北京的醫療資源在全國都是領先的,比發達國家不少,特別是在城區,大醫院林立。下一步是要向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補充醫療資源,鼓勵城區中優質資源過度密集的機構向外遷出,這需要院長的理解。

二是結合區域醫療機構的設置規劃合理確定區域醫療服務中心覆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範圍,建立合作機製,推動分級就診。要讓民營醫療機構向大醫院轉診,到目前為止隻有不到0.5%是社區轉診。因為社區並沒有和大醫院建立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所以今年將在條件合適的區域實現大醫院全麵覆蓋社區。比如說民營醫院能夠騰出來400張床為屬地的居民提供醫療服務。要讓老百姓首診到社區,社區醫生認為需要轉診,再預約大醫院的專家、看病的時間,推動居民逐步養成首診到社區的習慣。

三是繼續完善康複醫院和護理院的試點工作。有很多區裏一些效率非常低下的二級、一級醫院一天也來不了幾個病人,它最好的出路是向中間型的服務機構轉製,做護理、做康複,主要是康複師和護理人員。現在,北京在快速地老齡化,民政部門每年要求全市18個區縣建出1.5萬張床,滿足機構養老。所以,沒有明確發展方向和好資源的醫院應及時調轉船頭。

四是推進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公立醫院不應該開展太多的特需服務,特需服務應該由社會上高端的醫療機構來舉辦,所以應該在全行業把民營醫療機構的管理納入全行業管理,在機構、人員、技術準入以及醫療質量、服務監管方麵一視同仁,來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