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本年度招研究生21人,其中博士生9人、碩士生12人。畢業研究生14人,其中博士生3人、碩士生11人。在讀研究生55人,在站博士後1人。神經外科學院錄取一年製學員18人、五年製學員5人。一年製畢業8人、五年製畢業7人。全年舉辦一類繼續教育項目8項,其中國家級6項、市級2項,培訓學員超過3500人次;舉辦二類繼續教育講座16次。本所有專業技術人員137人,繼續醫學教育達標率100%。
學術交流與合作出國學術交流23人次;邀請外賓來所講課15人次,其中損傷修複室4次邀請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劉鬆博士來所學術交流。副所長張亞卓於4月、8月、10月、11月分別赴美國費城參加第七十八屆神經外科醫師協會年會、赴台灣參加國際神經外科學術論壇新展望研究會、赴澳門參加第二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暨第二屆港澳外科學術交流會、赴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參加第十屆亞太顱底神經外科國際會議,並在大會發言;6月,副所長吳中學等5人赴日本參加東亞會議腦介入2010,並在大會發言;全國腦病防治辦公室主任王文誌於5月、10月分別赴荷蘭國家癲癇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與研討、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參加第八屆亞太地區癲癇學術交流討論會;9月,病理生理室主任袁芳赴加拿大參加魁北克蒙特利爾舉辦的第六屆國際病理生理及第十四屆SHR2010年主題學術交流討論會。舉辦國際會議2次。6月,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在成都召開第五屆全國神經外科醫師代表大會(與第四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會聯合召開年會),1500餘名醫師出席,會議專題發言397篇,評出本年度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年度獎:終身成就獎——楊樹源,成就獎——李安民、張建寧,青年獎——趙曜、李向東、魯曉傑、歐紹武、張黎;分會還與北京市王忠誠醫學基金會合作,全額資助西部和東北地區70名基層醫師及研究生參加第五屆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年會。10月,舉辦北京神經內鏡國際研討會,300多人參會。
成功引進了美國(楊少華教授)、法國(劉鬆教授)2名海外人才,借助其在國外基礎研究的先進技術,推進院所臨床及應用基礎的發展。
全國腦防辦、北京市腦防辦、神經介入室、神經病理、細胞生物室、神經功能室、神經放射、神經解剖室分別舉辦學術交流及培訓班共19次,2040餘人次參加。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從96頁增加到108頁,發行8萬餘冊,各項學術指標連續3年遞增,在10餘種神經外科專業雜誌中排名第一,在百餘種中華係列雜誌中排名第12位,在全國1900餘種科技期刊排名第110位。
所慶3月19日,紀念建所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業績。為此,舉辦現代神經外科新進展研討會,參會約500人,同時以筆會形式留下了全國神經外科專家50米的丹青長卷。
腦血管病防治繼續開展衛生部疾控局項目
“社區腦卒中預防與控製適宜技術研究”,全國腦防辦與流行病室合作完成北京地區1200餘人腦血管功能檢測複查工作。繼續促進康複課題製作卒中康複DVD光盤的進程。衛生部“中國農村地區癲癇防治管理示範項目”辦公室設在全國腦防辦,目前管理參加的項目省18個,項目縣132個,覆蓋農村人口7000萬。開展的重點工作主要有:舉辦癲癇項目省級培訓班,來自18個項目省、自治區的省癲癇項目辦負責人、項目技術負責人及數據管理員200餘人參加,並要求各省根據培訓內容做好本省的逐級培訓工作。8~10月,國家癲癇項目辦公室與衛生部疾控局共同組織督導組對江蘇、陝西、黑龍江、河南等省進行了項目年度督導檢查;年內,18個項目省共完成培訓17215人次,篩查癲癇患者81202人,治療管理病人近7萬。6月28日,第四個國際癲癇日,主題是“關注癲癇兒童健康與成長”,組織各項目省開展了主題宣傳活動。舉辦癲癇項目國家級培訓班3期,600人參加;召開全國學術會議1次,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醫生400餘人參會;舉辦全國顱內血腫清除技術培訓班1期,邀請國內知名顱內血腫微創清除技術專家授課,采用講座和現場模擬以及VCD音像等形式相結合,130餘人參加。市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建立16個區試點,5月,組織全市社區醫生進行腦血管病防治培訓,參訓300餘人;6月,在國際腦血管病會議上組織社區論壇,參會醫生200餘人;組織專家深入農村義診200人次,免費為農民發放社區居民口袋書近400冊,進入社區發放社區居民口袋書近3萬冊,開展了4場健康大課堂講座。利用世界卒中日,在天壇醫院組織全市大型健康教育及義診活動,為到場居民進行義診、谘詢及現場體檢,並發放腦卒中防治宣傳材料,市民100餘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