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編:100035電話:83229447基本情況職工3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9人,包括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職稱9人;其他人員4人。
機構設置10月11日,受市中醫局委托,掛牌成立“十病十藥”項目征集辦公室。
科研工作新簽科研協作和技術服務合同44項,總收入278萬元,中試基地醫院製劑及橫向協作總收入202萬元。截至年底,在研課題37項。年內,承擔市中醫局“金花清感顆粒”新藥研發的協調與注冊,召開工作協調會10餘次,並將會議紀要報市中醫局和市藥監局。6月,完成新藥臨床前申報;12月,獲得臨床試驗批件,並承擔新藥臨床科研的牽頭工作。完成“金花清感顆粒”製劑與新藥並軌試驗工作,中試生產部加工“金花清感顆粒”醫院製劑245萬袋。
1月,召開北京市名醫名方研發中心啟動現場辦公會,就擬在藥研所中試基地建立首都名醫名方研發中心進行了論證。建立首都名醫名方研發中心,打造“十病十藥”品牌,在攻克十項重大疾病中充分發揮傳統中醫藥的作用。5月,市中醫局撥“十病十藥”項目啟動專項經費,科研項目部承擔具體落實工作。7月,召開專家論證會,對第一批征集的“十病十藥”申報項目進行了評審。
6月,接受市中醫局緊急任務,生產了防暑茶、預防手足口病口服液以及預防流感的防疫香囊。市中醫局科研課題“北蟲草作為新藥材資源的研究與開發”得到立項批複。“地黃、蘇合香的作用部位及機理”結題,並通過了評審驗收。“中藥治療輕微型肝性腦病(MHE)的研究”、“一種治療兒童性早熟的中藥製劑——兒舒平顆粒的研究”申報市中醫局科研基金。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篇。
學術交流與合作5月,所長王大仟赴香港參加植物藥在防治甲型流感方麵的研究和應用研討會。教育與培訓舉辦內部學術活動和科研培訓3次,36人次參加。參加各類業務、崗位培訓及繼續教育共928學時。代培高校畢業生9人。購置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設備,製訂了繼續教育管理辦法。
基本建設中試基地完成綜合車間的淨化工程、生產線的設備安裝驗收、配電係統的改造增容及廠區蒸氣管道的安裝。10月,中試基地開始建設產品質量檢驗實驗室、辦公區及員工集體宿舍。
其他工作法人簽訂安全協議書6份,參加各類安全會議20餘次,節假日、重大活動前組織安全、消防檢查。與中層幹部簽訂了一崗雙責安全協議。(撰稿:薑雷鳴審核:張健琨)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神經科學研究所
(豐台區右安門外西頭條10號)
郵編:100069電話:83911463基本情況職工23人,其中教授(研究員)5人、副教授(高級實驗師)3人、講師(實驗師)9人、助教(實驗員)6人。科技人員學位分布:博士13人、碩士6人、學士1人、大專2人、其他1人。雇用臨時工2人。
根據市機構編製委員會指示,將該所的上級單位由市衛生局更改為市教育委員會下屬的首都醫科大學。
科研工作年內,繼續承擔和參與國家“973”、“863”計劃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及麵上項目和青年基金6項,人事部留學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項目(重點類)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麵上項目5項,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B類)1項,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經費資助項目1項,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個人項目2項,北京市組織部資助項目1項,市屬高等學校學術創新團隊及“學術創新人才”建設計劃項目2項,市教委重點項目及麵上項目、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科技項目、高層次人才計劃項目5項,首都醫科大學科研基金、教學質量提高專項基金及基礎臨床合作課題10項,共計課題4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