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變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變了大學英語教學的原有麵貌,同時為21世紀大學英語教學的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大學英語深化改革以及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人們所關注的幾個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在大學英語界討論過多年,但是,幾十年積累的問題以及客觀條件的限製,大學英語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將這些問題逐步解決。在大學英語教學階段人們關注的有關問題主要包括:
第一,從整體上看,大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教學的實際投入依然存在著比較大的反差。目前,學生在外語學習上所花的時間較多,但效果並不顯著。另外,學校和教師在外語教學上的投入也較大,而實際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學生的語言產出技能,特別是口語和書麵語的表達能力比較弱,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第二,大學英語教學體係、課程結構及課程設置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習者的實際要求。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外語課程所占比例較大,而有些基礎性課程的內容其必要性、合理性及實用性值得商討。此外,基礎性課程的重複設置從一個方麵反映了教學效率不高;而另一方麵應用型課程的數量及質量尚不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
第三,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上依然較多地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機製的負麵影響。許多高校還是非常重視考試的結果,而對教學過程未能給予相應的重視,這特別反映在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上。
第四,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習者對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多媒體教學手段、校園網絡化教學、英語學習軟件等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課堂教學方式還比較單一,在某種程度上未能很好地調動起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
大學英語教學界在努力克服上述問題的同時,又麵臨著新的挑戰,其主要反映在以下五個方麵。
1.在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一體化時代,我們麵對一個競爭日益激烈、交往日益頻繁的國際環境。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現已成為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加入WTO、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國家和社會對大學英語教學,尤其是對大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
2.自1999年以來,高等教育的規模得到了快速擴大。連續4年擴招形成了對英語教學更為嚴峻的形勢;同時也造成了對大學英語教學資源更大的壓力,如教師的數量及質量、語言實驗室的座位等。大規模的擴招要求大學英語界認真探討在這一形勢下,如何積極有效地組織英語教學。
3.為了加強培養大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以及創造良好的校園外語使用環境,2001年教育部4號文件作出了新的規定:要求高等院校在所開設的專業課程中,有一定的比例是用英語講授。其中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3年內“雙語教學”的課程比例要達到10%。用英語上專業課,這無疑是加強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在這一新的形勢下,外語界需要認真思考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如何重新定位以及如何確定它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4.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及有關指標已經高出了現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當然,中小學還需要一段的時間和比較艱苦的努力才能達標。但是,中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確定,需要大學英語認真探討今後5年或者8年大學英語的發展方向問題。
5.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網絡外語學習體係、英語學習課件等已經進入大學校園,並對原有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及組織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國外引進的原版教材以及考試體係對現有教材和考試也提出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