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他又贏了,不但得到了荊州這塊地盤,還打亂了隆中對策的時間表,不得不往後移了,至少晚了一兩年才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麵。如果,曹操頭腦能夠冷靜下來,不急於發動赤壁大戰,而是像南征前,進行軍事準備;在政治上采取休養生息的方針,使荊州成為鞏固的後方,那麼,曆史恐怕又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現在,弄不懂曹操為什麼那樣執迷於一舉而下江東的雄圖大略?一個領袖人物,他的性格因素,感情作用,常常左右他的決策。一個太相信自己的領袖,最怕腦袋發熱,自信自尊加之偏執,無不給國家人民造成災難。而在曆史上,功高之主,容易發熱,功並不高的主,也同樣發熱,甚至有的其實無功,隻不過是虛火,照樣熱得發昏。熱的結果,便是胡來,胡來的結果,便是老百姓遭殃。這些發熱的領袖們,一是聽不進別人的正確意見;二是把以前行之有效的成功經驗,棄之不顧;三是偏執到病態的程度,錯了不認錯;四是輸不起,輸了還要找個替罪羊,替他搪災。
很可能曹操在拿下荊州以後,功成業就,心滿意足,開始頭腦發熱。置酒漢水之濱,慶祝克捷大會,那個說服劉表之子劉琮降操的文人王粲,捧起酒來,吹捧曹操:“海內回心,望風而願治,文武並用,英雄盡力,此三王之舉也。”
一般說,失敗的後遺症,是畏縮;勝利的後遺症,是狂躁。此刻的曹操,比在渤海邊,碣石旁,更不可一世了。他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他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宿願,立萬世基業了。
勝利接著勝利,在乘勝之威的追擊途中,從統帥到士兵最易出現的傾向,一是急躁情緒,二是輕敵思想,三是由急躁、輕敵而形成的迷戀武力解決問題,但求速戰速決;對於武力以外的克敵製勝之法,往往被急功近利者因其不能立見成效而疏忽摒棄,以致求快不快,反而忙中有失,這就是所謂的衝昏頭腦了。
從魏武揮鞭的勝利,到火燒赤壁的失敗,曹操的這個曆史教訓,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值得深思的。有的人,有了點本錢,馬上喜不自勝,有了點權勢,立刻情不自禁,有了點名氣,忙不及地招搖過市,有了點成績,腦袋便開始發熱,好像天和地之間,簡直擺不下他。於是,指手畫腳,為所欲為,信口開河,逐漸走向反麵。如果曹操想到華容道在等著他時,能夠冷靜些,清醒些,謹慎些,多思些,也許不致那樣狼狽了吧?
不過,他輸得起,他給自己下台階,他說,我自己要燒船的,周瑜不過徒得虛名罷了。然後,帶著人馬,殺向潼關,撲滅馬超、韓遂在後院燃起之火,鞏固陣腳去了。
是真英雄,贏是好漢,輸也是好漢。隻有蒼蠅,碰了壁,才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