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十一五”時期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落實“五個統籌”,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要堅持以下原則:

——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係,合理控製投資規模,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正確把握經濟發展趨勢的變化,保持社會供求總量基本平衡,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實現又快又好發展。

——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要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形成東中西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機製。

——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要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從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製建設,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保持社會安定團結。

——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完善現代企業製度和現代產權製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製,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係。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在擴大開放條件下促進發展的能力。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原則,針對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進一步調整推動發展的思路,轉變推動發展的方式,明確推動發展的政策導向。

——立足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發展,把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作為基本立足點,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與投資、內需與外需協調拉動轉變。

——立足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發展,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主線,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和數量擴張帶動向三次產業協同帶動和結構優化升級帶動轉變。

——立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把促進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作為著力點,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入帶動向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帶動轉變。

——立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資金和物質要素投入帶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帶動轉變。

——立足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發展,把改革開放作為動力,促使經濟增長由某些領域相當程度上依靠行政幹預推動向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更大程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轉變。

——立足以人為本推動發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促使發展由偏重於增加物質財富向更加注重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