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麵貌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政府引導、群眾自願,因地製宜、注重實效,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第一節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加強農民最急需的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基本實現全國所有鄉鎮通油(水泥)路,東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製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製村通公路,健全農村公路管護體係。積極發展農村沼氣、秸稈發電、小水電、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農村電網。建立電信普遍服務基金,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發展農村郵政和電信,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按照節約土地、設施配套、節能環保、突出特色的原則,做好鄉村建設規劃,引導農民合理建設住宅,保護有特色的農村建築風貌。

第二節 加強農村環境保護

開展全國土壤汙染現狀調查,綜合治理土壤汙染。防治農藥、化肥和農膜等麵源汙染,加強規模化養殖場汙染治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改善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禁止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城鎮垃圾及其他汙染物向農村轉移。

第三節 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

加強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係。培訓鄉村衛生人員,開展城市醫師支援農村活動。建設農村藥品供應網和監督網。加強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疾病防治。完善農村計劃生育服務體係,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製度和“少生快富”工程。

第四節 發展農村社會保障

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養老保險製度。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有條件的地方要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補助、災民救助等社會救助體係。

培養新型農民

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技能培訓和文化事業,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第一節 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

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製義務教育。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學雜費,對其中的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按照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原則,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麵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構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實施農村教師培訓計劃,使中西部地區50%的農村教師得到一次專業培訓。鼓勵城市各單位開展智力支農,加大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的力度。全麵實施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

第二節 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

支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務農技能和科技素質。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增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培養一大批生產能手、能工巧匠、經營能人和科技人員。

第三節 發展農村文化事業

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擴大廣播電視和電影覆蓋麵。引導文化工作者深入鄉村,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扶持農村業餘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開展“文明村鎮”和“文明戶”活動,引導農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加農業和農村投入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製。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國家財政支出和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要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確保財政用於“三農”投入的增量高於上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財政支出主要用於農村,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重點要放在農業和農村。改革政府支農投資管理方式,整合支農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鼓勵、支持金融組織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積極發展小額信貸,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業和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