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王主持分封,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屬巴、蜀、漢中地區。賞賜張良金百溢,珠二鬥,張良把這些都給了項伯。在漢王要到封國去的時候,張良送到褒中,劉邦讓張良返回韓國。張良勸告劉邦說燒掉所經過的棧道,向天下表示您沒有東返的意圖,用以穩定項王,免去他的疑心。劉邦乃依計而行,一邊行進一邊就把所經過的棧道統統燒掉了。
張良到了韓國,韓王成因為張良跟隨漢王緣故,項王不派韓成到封國去,讓他跟自己一道東歸。張良告訴項王:“漢王燒絕了棧道,已經沒有東歸的心意了。”張良又把齊王田榮反叛的文告報告給項王,項王由此沒有擔憂西邊漢王之心,而起兵北上攻擊齊國。正是因此,劉邦才得以乘隙回奪三秦(即關中地區,因項羽三分秦故地給章邯、司馬欣、董翳,故名。)。項王終竟不肯派韓王成到封國去,改封成為侯,又把他殺死在彭城。張良逃走,抄小路投奔漢王,劉邦這時已經派韓信平定三秦了。
張良歸漢後,劉邦封張良為成信侯,讓他跟隨自己東進攻打楚國。到了彭城,被項羽打得大敗而回,行至下邑(今安徽碭山縣),劉邦下馬靠著馬鞍問道:“我願意舍棄函穀關以東的地方作為封賞,看誰可以與我共建功業?”張良進言說:“九江王英布,楚梟將,與項王有蜔;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麵。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史記。留侯世家》)劉邦於是派隋何遊說英布,派另外的人去聯合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漢,漢王便派韓信帶兵去攻打魏王,乘勢攻占了燕、代、齊、趙之地。這樣,張良實際上就為漢王製定了取天下的基本方略。而漢最後打敗楚國,正是靠了英布、彭越、韓信這三個人的力量。
漢王三年(前204年),楚軍把漢王緊緊地包圍在滎陽(今河南滎陽),劉邦憂恐,和酈食其一起謀畫削弱楚國力量的辦法。酈食其獻計說:“從前商湯討伐夏桀,封夏朝的子孫於杞國;周武王伐商紂,封商朝的子孫於宋國。如今秦喪失德性,拋棄道義,侵伐諸侯各國,滅掉六國之後,使他們的後代沒有立錐之地。陛下如果能夠重新立起六國後代,使他們都接受陛下的印信,各國的君臣百姓一定會感戴陛下的恩德,欽慕陛下的德義,而甘願做陛下的臣民。隨著德義的施行,陛下就可以南麵而稱霸天下,楚王也會畢恭畢敬地前來朝拜的。”劉邦聽了很高興,說:“好極了,趕快去刻印,先生就可以帶著它們出發了。”
酈食其還沒起程,恰好張良從外麵回來拜見漢王,劉邦正在吃飯,招呼說:“子房!你靠前邊點來。有個客人為我出了個削弱楚國力量的主意。”接著把酈食其的話全告訴了張良,然後問:“子房,你看怎樣?”張良說:“誰替您籌劃這個計策的?您的大事完了!”漢王問:“為什麼?”張良說:“我請借您麵前的筷子,替您籌算這件事。”張良其說出八條不可的理由。“臣請借前箸以籌之。昔湯、武伐桀、紂封其後者,度能製其死命也。今陛下能製項籍死命乎?其不可一矣。武王入殷,表商容閭,式箕子門,封比幹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矣。發巨橋之粟,散鹿台之財,同賜貧窮,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矣。殷事以畢,偃革為軒,倒載幹戈,示不複用,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矣。休馬華山之陽,示無所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矣。息牛桃林之野,天下不複輸積,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矣。且夫天下遊士,離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者,但日夜望咫尺之地。今乃立六國後,唯無複立者,遊士各歸事其主,從親戚,反故舊,陛下誰與取天下乎?其不可七矣。且楚唯毋強,六國複橈而從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矣。誠用此謀,陛下事去矣。”(《漢書。張良傳》)劉邦飯也不吃了,吐出嘴裏的食物,罵道:“這個書呆子,幾乎壞了老子的大事!”立即銷毀那些刻好的印信。張良這一籌計,使劉邦避免了授人以柄,踏人複辟老路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