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打算封禪泰山,但前朝沒有留下禮儀可供借鑒,於是責令五十多名博士討論封禪禮儀的製定,討論了幾天也沒有結果。漢武帝想到了倪寬,於是召來問道:“你是學《禮》的,朕要去封禪泰山,該用什麼樣的封禪禮儀?”倪寬朗聲說:“既然前人封禪泰山沒有留下禮儀,說明前世君主都是隨心所欲而去。即使前朝留下禮儀,也不一定適合皇上。臣師東方朔說過‘一片空白的竹簡,寫起文章來最容易;前人沒走過的路,自己留下足跡,便是後人的規矩’,所以臣以為不如由天子親自製定禮儀。”漢武帝聽了感覺很有道理,於是親自製定禮儀,並加封倪寬為禦史大夫,與大行令霍光等人共同主持封禪大典。當時在討論封禪大禮期間,漢武帝也詔召了梁相褚大前來討論。褚大精通《五經》,身份為博士,而當時倪寬為弟子。褚大自以為禦史大夫職位非他莫屬。中途到了洛陽時,褚大聽說倪寬升任了禦史大夫,大笑不服。等到了京城長安,褚大和倪寬在武帝麵前辯論封禪事宜,根本比不上倪寬。敗退下來後,褚大心服口服的說:“皇上實在知人善任。”
我國農業生產曆史悠久,漢以前曾製定過許多曆法。漢朝初年繼承秦製沿用《顓頊曆》,到武帝時已用了百多年,誤差較大,不利於農業生產。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太史令司馬遷等人建議漢武帝重新修訂曆法。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倪寬率司馬遷、鄧平、唐都等二十餘人修改曆法。經過精心推算,曆時一年,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曆法《太初曆》終於被修訂完成。《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采用了有利於農業生產的二十四節氣,插入閏月,調整了太陽周天與紀曆紀月不相合的矛盾,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
倪寬擔任禦史大夫期間,勤政廉潔,公正無私,一直沒有人向皇帝上奏抨擊他,仕途平坦,長達九年,直至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病逝,歸葬故裏。據史書記載,倪寬生前著有《倪寬九篇》、《倪寬賦二篇》及《封禪頌》等,惜早已散佚。
倪寬墓現位於山東廣饒縣廣饒鎮田王村南約500米,南與“歐陽八博士墓”相望。過去墓地古木參天,景色幽靜,舊誌列為廣饒八大景之一,有“倪塚秋煙”之喻。二千多年來,經過自然及人為的破壞,倪寬墓僅存封土。1977年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加強對這一重要曆史文化遺跡的保護,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位傑出的曆史人物,2005年廣饒縣投資90多萬元對倪寬墓進行了修複。根據其曆史原貌,加高了封土,修建了漢相亭,並在亭內重立了《漢相倪寬墓碑》和唐代褚遂良的《倪寬讚碑》。在墓四周修建了圍牆,種植了鬆柏,鋪設了神道。在神道兩側安放了石人、石羊和石獅等。修複後的倪寬墓達到了“修舊如舊”的效果,景色迷人,環境幽靜,逐漸成為廣饒縣一個新的旅遊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