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性情倨傲嚴肅,常麵折人短,不能容人之過,是個典型的鬥士型人物。汲黯一生最大的官職是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但因經常勸諫,武帝雖不殺之,亦頗不喜之。於是汲黯除了經常在家養病,就是遠遠地外放,去實踐他“臥床而治”的黃老之術。
西漢武帝劉徹為一代梟雄,在位五十四年,征伐匈奴,平定東越,通使西域,招降西南夷,又征西羌,討南越,伐朝鮮,武功顯赫,自視為千古一帝,性好諛,喜獨斷,難納臣言。因之,群臣自丞相公孫弘以下均阿諛成風,遇事每陰揣帝意行事,朝廷正氣不立,百姓大遭其殃。此時幸有鐵骨錚錚的直臣汲黯扶持正氣,對武帝敢諫敢諍,從不屈從權貴,逢迎主上,以此令朝中上下皆感敬畏,在朝廷中樹起一麵正義的旗子,成為武帝朝中名聞遐邇的第一流人物。
汲黯(?—公元前112年)西漢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字長孺。他的先人被古時的衛君寵幸。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做卿大夫。汲黯因為父親而襲任官位。在孝景帝時為太子洗馬,因為嚴肅使人畏懼。孝素帝駕崩,太子劉徹即位,既漢武帝。這時的汲黯官拜謁者,為皇上掌管傳達之事。東越的兩族人互相攻伐,漢武帝令汲黯去視察調解。汲黯到了半路的吳縣就回來了,對漢武帝說:“越人相攻,隻不過因為他們的性格本來就好鬥,不值得皇上過問,也不值得皇上派我去調解。”此公居然如此明目張膽地違抗詔令,還振振有辭。
還有一次,河內郡失火,連綿燒了一千多家,漢武帝又派汲黯去視察。汲黯這回倒是真的去了,不過回來說的話更氣人:“有一家人不慎失火,因為鄰居住得密集才蔓延開來,皇上不必擔心。倒是我經過河南郡時,發現河南的老百姓飽受水旱災害,災民多達萬餘家,有的甚至父子相食。我就自作主張,憑著皇上所賜的符節,命令河南郡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現在我回來了,請皇上治我的矯詔之罪。”他一回到朝廷立即“自劾”,提出願意為“矯製”行為負責。漢武帝鑒於他為國為民的一片誠心,不但赦免了他的罪,還嘉勉他做很對,並把他調升為滎陽令。後因汲黯托病歸回故裏,武帝聞之,又把他召為中大夫,但他遇事好諫之性不改,武帝心煩,又把他外放為東海太守。汲黯治黃老學,治官理民,不事煩苛,專擇謹厚長者為吏,關心民意,勸事農桑,雖因病多臥榻不出,但年餘後,東海大治,事聞於帝,乃召黯回京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
一次,皇上正在招攬一批在文學上有成就的儒生,裝著堯的樣子,好像要施仁行義。汲黯在朝堂上卻當眾說:“陛下心中欲望很強,表麵上卻又作出仁義的樣子,怎麼可能達到像堯舜時期那樣的德政呢?皇上聽了雖沒作聲,卻滿臉怒色而罷朝。皇上退朝後,對身邊的人說:“這個汲黯也太固執愚直了。”大臣們都替汲黯擔憂,有人就批評他,汲黯說:“皇上設立大臣公卿的職位讓我們輔佐他治理國家,肯定不是讓我們阿諛奉承,讓他不能好好治理國家最後落得罵名。我們身在其位,如果隻知道愛惜自己,那麼國家怎麼辦?”
對朝廷權貴,汲黯素來不加趨奉,前相田蚡以太後至親拜相,權傾一時,僚吏均望輿下拜,獨汲黯見他隻長揖而已,並不加禮,田蚡雖心存不快,但對他也無可奈何。
衛青大司馬大將軍,一門五侯,姐姐為皇後,後來又是平陽公主的丈夫,武帝對他極為寵信,朝中百官見他無不下拜,獨汲黯見他,亦隻長揖而已,有人怪他失禮,汲黯含笑答道:“大將軍有揖客方顯其大將軍的風度,有何不好呢?”衛青知汲黯為朝中難得的骨鯁之臣,不獨不見怪,反而對他更為敬重,不時向他請教朝中疑難之事。
漢武帝對於汲黯,也有非常之禮遇。大將軍衛青屢立戰功,漢武帝在宮中卻視其為奴仆一般,以至於“踞廁視之”。丞相公孫弘在閑暇時進見,漢武帝往往衣冠不整就和他對談,根本不顧忌如此對待大臣是否有失禮之處。唯獨對待汲黯,漢武帝如果冠冕未曾齊備就不與他相見。有一天,漢武帝坐於武帳,恰遇汲黯前來奏事,武帝當時未曾戴冠,望見汲黯入內,立即避身於帷帳之中,令人傳話同意汲黯的奏請。可見漢武帝對其敬重之情。
朝廷諸公也均視汲黯為不識時務的“戇大”。丞相公孫弘算是個最識時務的“俊傑”了!當他首次被出使匈奴還報不合武帝之意,無奈何辭歸故裏,其時唐蒙與司馬相如通西南夷,汲黯屢諫徒勞無益,果然造道數年,士卒多死,外夷亦反叛無常,勞民傷財,空耗國力,公孫弘第二次被征召入京,武帝命其往視,至還朝準備奏報,看法起初與汲黯相同,但於廷見武帝時,汲取自己上次的教訓,又見風駛船,忽推翻了自己前議,不無奉迎地對武帝奏道:“聖上高瞻遠矚,非臣下等所及,一切惟陛下聖裁!”汲黯當廷責其反複不忠,武帝問弘有無食言之事,公孫弘圓滑地答辯道:“能知臣心,當說臣忠,不知臣心,便說臣不忠!”武帝頷道退朝,越日遷弘為左內史,未幾即遷為禦史大夫,尋又升為首輔,一時極得武帝信任;但汲黯對其一貫的弄虛作假行為仍窮追不舍,時加抨擊,公孫弘對他雖加強拉攏,但內心卻深深恨之!
當時,陳湯是廷尉有名的酷吏,為迎合武帝的嚴刑峻法藉以立威的心思,多次更改前朝律令,不斷予以加碼,什麼“見知故縱法”、“連坐法”、“腹非法”、“沉命法”……等法紛紛出籠,吏民動輒得咎,受刑之重者,每至滅族。經湯之手,所殺之人數達幾萬人;漢武帝以為此人能力之強,但更加倚重。因陳湯手中操縱著人們的生殺大權,朝廷群僚多加趨奉,不敢有所得罪,隻有汲黯敢在朝廷之上對他大加斥責道:“汝乃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乃亂改前朝法度,以嚴刑峻法使天下人重足而立,側目而視,此豈非導主於不義嗎?刀筆吏不可當公卿,誤天下蒼生者即汝陳湯這一流人物!”陳湯被罵,切齒痛恨,便與丞相公孫弘密議除他之法。當時右內史部多貴人宗室,素稱難治,乃由公孫弘舉薦汲黯為右內史,欲俟其出事,以法誅之,藉以除去“眼中釘”;但汲黯內行修潔,辦事小心,任右內史數年,宮事不廢,竟使湯、弘二人之計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