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候鳥遷徙的秘密(2 / 2)

這些昆蟲有如此卓越的建築技巧才能,真是讓人想象不到啊!

昆蟲靠嗅覺尋找配偶

和人類、魚類不同,昆蟲的嗅覺既不靠鼻子,也不靠皮膚或嘴唇上的感受器,它們靠的是嘴巴周圍的觸角或觸須,這是昆蟲的化學感受器官。

在觸角上,遍布著接受和處理氣味信息的嗅覺細胞和神經網絡。在麻蠅的觸角上,有3500個化學感受器,牛蠅的觸角上則有6000個,而蜜蜂中工蜂的觸角上更有12000個化學感受器。

正因為有了這些先進的工具,它們的嗅覺才特別靈敏,普通的家蠅可以識別3000種化學物質的氣味。

昆蟲的嗅覺還用於尋找配偶。在昆蟲的繁殖期,雌性的昆蟲能釋放出一種叫做性引誘劑的激素。雄性的昆蟲嗅到了這種氣味後,就飛向雌性的昆蟲。雄昆蟲對這種性引誘劑的嗅覺特別靈敏。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發現,性引誘劑的含量已稀釋到,每一立方厘米的空氣中隻有一個分子,而雄蛾依然能分辨出。

科學家們利用現代的分析手段,搞清楚了一些昆蟲性引誘劑的結構,並且在實驗室中,用化學方法合成了同樣的激素。利用這些人造的性引誘劑,在農田中捕殺害蟲,已成為一種新的植物保護手段。

大熊貓稀少的緣由

人們都知道,可愛的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但是大熊貓繁殖困難,麵臨滅絕的危險。

大熊貓繁殖困難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從1937年到現在,我國出口的大熊貓已有39隻,存活到現在的還有14隻。在這麼長的時間裏,隻有日本的“蘭蘭”懷過一次孕,墨西哥的“迎迎”產過一次崽。這是什麼原因呢?

美國華盛頓動物園主任裏德博士說,由於大熊貓的生殖器官發育得不健全,因此不能順利地進行交配。生殖器官的先天性缺陷,可能是導致大熊貓瀕臨滅種的主要原因。還有人發現,雄性大熊貓不發情或很少發情,這也是導致它繁殖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大熊貓奇特的食物習性也令人不解。它吃東西很挑剔,隻吃很少的幾種竹子,並且不吃老竹,不吃開花結籽的竹,隻吃竹子的中段;竹筍隻吃筍肉;但若被其他動物碰過,它絕對不吃。可有時也吃草、樹皮、朽木、沙土、石塊、鐵、山羊肉、野獸屍體等。

它們的活動範圍又很小,隻局限在海拔3000米左右。如果大熊貓生活範圍內的竹子枯死,它們寧肯餓死,也不到別的地方去覓食。這實在讓人費解。

南極有企鵝而北極沒有的原因

目前自然界中的企鵝大約有18種,主要生活在南極洲一帶。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同樣氣候酷寒、冰天雪地的北極,卻見不到企鵝那可愛的身影呢?

實際上,很久以前,北極地區曾經生存過一種企鵝。這種企鵝,人稱北極大企鵝,身高060米,頭部棕色,背部的羽毛呈黑色。它們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加拿大和俄羅斯北部的海流地區,以及所有北極和亞北極的島嶼上。最多時,數量曾達幾百萬隻。

大約1000年前,北歐海盜發現了大企鵝。從此,大企鵝的厄運來臨。特別是16世紀後,北極探險熱興起,大企鵝成了探險家、航海者及土著居民競相捕殺的對象。長時間的狂捕濫殺,導致北極大企鵝徹底滅絕。

如今在南極一帶生活的企鵝,其祖先管鼻類動物,是在赤道以南的區域發展起來的。科學家推測,它們不繼續向北挺進到北半球的原因,可能是企鵝忍受不了熱帶的暖水。

企鵝分布範圍的最北限,與年平均氣溫20℃區域的連線非常一致。溫暖的赤道水流和較高的氣溫,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阻隔了企鵝跨越赤道北上。它們必須待在由來自南極的冰雪融化的水,或由深海湧來的較冷的水流經過的海域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