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1 / 1)

1923年,我又得了一個時機把我的信條列成更普通的條文。地質學家丁文江氏所著,在我所主編的一個周報上發表,論《科學與人生觀》的一篇文章,開始了一場用差不多延持了一個足年的長期論戰。在中國凡有點地位的思想家,全都曾參與其事。到1923年終,由某個善經營的出版家把這論戰的文章收集起來,字數竟達二十五萬。我被請為這個集子作序。我的序言給這本已繁重的文集又加了一萬字,而以我所擬議的“新宇宙觀和新人生觀的輪廓”為結論,不過有些含有敵意的基督教會,卻以惡作劇的口吻,稱其為“胡適的新十誡”,我現在為其自有其價值而選擇出來:

(1)根據於天文學和物理學的知識,叫人知道空間的無限之大。

(2)根據於地質學及古生物學的知識,叫人知道時間的無窮之長。

(3)根據於一切科學,叫人知道宇宙及其中萬物的運行變遷皆是自然的,——自己如此的,——正用不著什麼超自然的主宰或造物者。

(4)根據於生物學的科學知識,叫人知道生物界的生存競爭的浪費與慘酷,——因此叫人更可以明白那“有好生之德”的主宰的假設是不能成立的。

(5)根據於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的知識,叫人知道人不過是動物的一種;他和別種動物隻有程序的差異,並無種類的區別。

(6)根據於生物的科學及人類學、人種學、社會學的知識,叫人知道生物及人類社會演進的曆史和演進的原因。

(7)根據於生物的及心理的科學,叫人知道一切心理的現象都是有因的。

(8)根據於生物學及社會學的知識,叫人知道道德禮教是變遷的,而變遷的原因都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尋求出來的。

(9)根據於新的物理化學的知識,叫人知道物質不是死的,是活的;不是靜的,是動的。

(10)根據於生物學及社會學的知識,叫人知道個人——“小我”——是要死滅的,而人類——“大我”——是不死的,不朽的;叫人知道“為全種萬世而生活”就是宗教,就是最高的宗教。而那些替個人謀死後的“天堂”“淨土”的宗教,乃是自私自利的宗教。

我結論道:

這種新人生觀是建築在二三百年的科學常識之上的一個大假設,我們也許可以給他加上“科學的人生觀”的尊號。但為避免無謂的爭論起見,我主張叫他做“自然主義的人生觀”。

我們在那個自然的宇宙裏,在那無窮之大的空間裏,在那無窮之長的時間裏,這個平均高五尺六寸,上壽不過百年的兩手動物——人——真是一個藐乎其小的微生物了。在那個自然主義的宇宙裏,天行是有常度的,物變是有自然法則的,因果的大法支配著他——人——的一切生活,生存競爭的慘劇鞭策著他的一切行為,——這個兩手動物的自由真是很有限的了。

然而那個自然主義的宇宙裏的這個渺小的兩手動物,卻也有他的相當的地位和相當的價值。他用的兩手和一個大腦,居然能做出許多器具,想出許多方法,造成一點文化。他不但馴伏了許多禽獸,他還能考究宇宙間的自然法則,利用這些法則來駕馭天行,到現在他居然能叫電氣給他趕車,以太陽給他送信了。

他的智慧的長進就是他的能力的增加。然而智慧的長進卻又使他的胸襟擴大,想象力提高。他也曾拜物拜畜生,也曾怕神怕鬼,但他現在漸漸的脫離了這種種幼稚的時期,他現在漸漸明白:空間之大隻增加他對於宇宙的美感;時間之長隻使他格外明了祖宗創業之艱難;天行之有常隻增加他製裁自然界的能力。

甚至於因果律之籠罩一切,也並不見得束縛他的自由。因為因果律的作用,一方麵使他可以由因求果,由果推因,解釋過去,預測未來;一方麵又使他可以運用他的智慧,創造新因,以求新果。甚至於生存競爭的觀念也並不見得就使他成為一個冷酷無情的畜生,也許還可以格外增加他對於同類的同情心,格外使他深信互助的重要,格外使他注重人為的努力,以減免天然競爭的慘酷與浪費。總而言之,這個自然主義的人生觀裏,未嚐沒有美,未嚐沒有詩意,未嚐沒有道德的責任,未嚐沒有充分運用創造的智慧的機會。

§§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