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更容易了解他的說明,則大街小巷中,各式各樣與佛教有關的出版品,都可以見到千篇一律以“空”為“無實體”的解釋。
對於有名的《般若心經》之一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空,卻被解釋為“無實體”,而且已經成為定說,世界級的岩波,在佛教辭典中,以日本第一流佛教學者中村元博士,作出那樣的定義,在與佛教有關者的心目中,皆認定那老早就已經是難以撼動的真實。最近小說家瀨戶內寂聽、實業家稻盛和夫到處演講,更推廣這種通說;然而我卻認為這樣的解釋顯然錯誤,想必隻要閱讀本文即可了解其理由;“空”並不是“無實體”,但是如此學說卻已積重難返,刹那間,腦際浮現出麵對“天動說”之伽利略奧·伽利略的身影。
最近曾由田宮二郎主演的電視劇《白色巨塔》,改換角色重演以來頗受大眾喜愛,這是描寫大學與大學附屬醫院實際狀況,並加入情節的社會性節目,在一位教授之下,形成金字塔形的權力結構;但無論如何,這絕對不僅是醫學界的問題,它呈現日本醫學界的麵貌,但佛教學界又何嚐不是如此?而居其頂點所在者,就是已故的中村元博士。
日本佛教學界以東京大學印度哲學科、佛教學科為頂點,支撐整體金字塔的結構,其畢業生被聘為全國佛教係大學的教授,乃能形成此一構造,在徒弟製的相互扶持下,得以在組織中確保地位與收入,因此甚至連本人也頗不認為那是好製度;所以想與居其頂點的中村元博士學說唱不同調,當然是不可能的,中村元博士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幾乎可與羅馬教皇烏爾班八世相提並論;但是“權威”未必等於“真理”,畢竟將宗教的佛教當成所謂“佛教學”的學問,那樣的做法本身就不純粹,或許正由於很多佛教學者不知神佛的存在,才會有那樣無法無天的作為也說不定。
宗教乃是導向深遠世界之教,以深遠世界為目標,哲學探究賦予科學體係是具有意義的;而無皈依心無法達到真理,宗教的根本在於知曉人生意義,知道自己的進路,更探究自己的終局,可是日本宗教學者、佛教學者,以中村元博士為首,一概皆為無神論者,總認為誤解、不信神佛存在,便等於作為學問獨立性之保證,其結果操弄觀念論,對於“空”,也就說成“無實體”的錯誤解釋,並且奉為金科玉律。
“天動說”也曾經被當做絕對真理而為人們所信奉,然而如今連小學生也知道地球是環繞太陽的,因此我確信“空”的解釋也會像哥白尼那樣,有平反的一日,人類都是如此點點滴滴進步的,“空”不是“無實體”;相反地,它與“地動說”所帶來價值觀的一大轉變,卻是可以相提並論,“空”之世界與宇宙物理學其實有其極密切的關聯。
曾經隻認識自己所居住村莊的人類,終於建立國家;又因與他國競爭,而知道有世界,甚至已能就整個地球加以思考。科學和思想都是相互伴隨發展的,人類越知道遼闊的世界,也就會因而獲得更多、更深的知識,人類獲得知識的過程,應是正當地一步步累積,而非一步飛躍至今;如果那樣思考,則當今之世,人類尚未解明之領域仍然無限存在亦極自然之事;依“空”解明之世界,至今科學尚未能完全掌握,故我提筆寫此,不過想提出暗示還有那樣的世界存在著,但願五十年後、百年後,在此所介紹“空”的世界,將成為人們的常識,寫此同時祈願,知道“空”的世界將成為人類發展嶄新的第一步。
2004年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