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更新觀念法
要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念的更新。有人曾這樣比喻:“在任何企業裏,員工思想觀念的陳舊比機器設備的老舊更可怕。”所謂更新觀念法,就是指在塑造企業文化模式前,首先確立正確的企業文化的理念與方針,針對企業的不同人員,運用各種傳媒手段、各種形式及豐富多彩的活動,分層次,有係統地進行宣傳引導,統一思想認識,從而實現企業文化觀念上的“汰舊更新”。
3.突出中心法
人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心。塑造企業文化模式必須突出以人為中心。所謂突出中心法,就是指真正把企業員工作為人來加以重視和尊重,圍繞人來做文章,使一切工作服從於人,服務於人,極大地激發企業員工的熱情,關心和滿足企業員工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重視和調動企業員工搞好企業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最終使企業員工成為一個有益於企業和社會的人。
4.優化載體法
企業文化載體是企業文化模式賴以存在和發揮作用的物質結構和手段,是企業文化模式的物化形態。所謂優化載體法,就是指在塑造企業文化模式的同時,優化主體載體、組織載體、製度載體、物質載體。即提高人的素質,健全組織,完善製度,搞好物質建設和保障,使各種載體充分作用於企業文化,成為企業文化模式的良好物質實體。
5.穩定結構法
企業文化模式的結構由基礎部分、主體部分和外在部分三部分組成。所謂穩定結構法,就是指正確把握企業文化各結構部分之間的關係,有效控製和促進各結構相互之間的影響和作用,緊緊抓住基礎部分這個核心區分層次,強化主體部分,不斷改善外在部分,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穩定的係統體係,確保企業文化模式的正常運作。
6.訓練培養法
良好的企業文化離不開對企業員工的訓練培養。所謂訓練培養法,就是指企業根據企業文化模式要求,運用上課、技術表演、操作實習、集體活動等形式,對企業員工進行教育和訓練,使其了解企業的曆史、立場、方針、未來;掌握工作條件和規則,知道應遵循或遵守什麼;具有正確的工作態度、精神麵貌、禮節,以及應具備的形象;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協調精神,責任感強,積極性高,真正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企業員工。
7.民主驅動法
企業民主既是企業文化的目的,也是搞好企業文化的手段。所謂民主驅動法,就是指企業依據一定的企業文化模式,把每個員工都看成是企業共同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真正確立員工的主人翁地位,從製度上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密切領導與員工的關係,讓員工在企業的經營管理等一係列重大問題上真正有發言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暢通民主渠道,健全民主機製,注意發揮職代會、工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使員工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有力地促進企業文化的發展。
8.目標管理法
企業目標具有對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所謂目標管理法,就是指企業根據本企業文化所要達到的目的,製定相應的目標,包括戰略性目標、策略性目標以及方案和任務,把企業文化的內容用目標加以量化和細化,要求、鼓勵和吸引企業全體人員為實現目標努力工作並承擔責任,把計劃、實施、考核、評價等都納入目標管理體係之中,確保企業文化模式內各要素功能的充分發揮。
9.職責掛鉤法
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確定企業文化的責任內容,對於企業文化建設具有獨特的作用。所謂職責掛鉤法,就是指在企業文化模式的運作中,將內容寓於每個人的職務之中,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使每個人的積極性得以調動和激發,責任感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打破企業文化中的“大鍋飯”現象,解決“大家負責、無人負責”的問題。
10.輕重緩急法
塑造企業文化模式應采取哪些步驟,沒有一定之規,需要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所謂輕重緩急法,就是指企業將影響企業文化模式形成的各種因素分類排隊,分清輕重緩急和難易,按照先“重”後“輕”、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的次序來安排塑造企業文化模式的步驟。當然,有些問題雖難,但對全局來說屬“重”和“急”的問題,也應優先解決。
11.機構作用法
塑造企業文化模式固然離不開員工群眾的作用,但專業人員和專門機構的作用也同樣不可忽視。所謂機構作用法,就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塑造企業文化模式的順利進行,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製定規劃,培訓骨幹,組織實施規劃,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方麵的教育,向領導提出建議,組織企業文化模式的試點等等。
12.優勢發揮法
塑造企業文化模式,離不開黨的領導,這是我們特有的優勢。所謂優勢發揮法,就是指在塑造企業文化過程中,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在政治上保證企業文化模式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在組織上發揮企業黨組織對工會、共青團的組織領導作用,與企業行政領導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保證塑造企業文化模式各項活動順利有效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