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凝聚力型。對於那些人心渙散、各自為尊、沒有共同的價值理念、缺少團隊精神的企業,應當致力於凝聚力型企業文化氛圍的營造。企業的凝聚力主要體現在企業主體上的凝聚,是企業成功的基礎。作為企業主體的企業員工如果不愛自己的企業,不關心企業的命運,與管理者沒有共同語言,隻強調個人的願望和利益,甚至把自己與企業對立起來,這個企業將成為一盤散沙,根本無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更不會取得成功。所以,如何增強對企業主體的凝聚能力,是所有想在競爭中取得勝利的企業領導人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3.智慧型。學者型的企業家率領下的一個高科技的精英團隊,應該有充滿智慧的企業文化氛圍。東方文化重視整體,西方文化強調個體是我們早有的共識,所謂學習型組織,就是指一個公司或一個企業善於學習、善於從整體看待問題,這體現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同時,組織的學習願望與能力又植根於個體之上,這又體現了西方文化的特色。因而,我們應該強調個體和組織學習願望和能力的融合。在智慧型的文化氛圍中,企業善於集合智慧,組織資源;尊重知識,重視人才;相互學習,相互欣賞;追蹤前沿新知,重視學術交流;具有長遠的戰略目標,科學的戰術策略;形成理性化的管理,有序化的競爭。
4.創新型。在現代經濟學中,以熊彼特為代表的創新學派認為:創新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新的組合。企業家是創新的核心,沒有創新就沒有企業家,也就沒有企業的發展。一般來說,創新包括以下內容:開發新產品,引進新技術,開拓新市場,掌握新型原料的來源,實現企業新的組織方式等。一些在傳統計劃經濟體製下運作的國有企業缺乏活力,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創新的文化氛圍。在那裏,領導安於現狀,員工墨守成規,企業管理層閉塞視聽,不思開拓進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樣的企業必將被淘汰出局。具有活力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具有能動性的創新理念,形成了不斷創新的文化氛圍,創新成了企業經營的基礎,創新成了企業發展的動力。雖然創新包含一定的風險,但企業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任何風險。創新包括體製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技術創新、結構創新、服務創新,創新貫穿於企業的全部活動。
5.競爭型。營造競爭型的企業文化氛圍,特別適用於那些從傳統壟斷性轉入市場競爭的國有大企業,長期的獨家經營使這些企業的員工缺乏危機感,缺乏競爭意識,缺乏競爭力。當然競爭型企業文化氛圍也適合其他企業,因為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企業因競爭而存在。建設企業文化,就是要重點營造競爭型的企業文化氛圍:敢於競爭,善於競爭,誠信競爭,理性競爭,以競爭求生存,以競爭求發展,對內競爭增強素質,對外競爭共榮共贏。
6.奉獻型。首先我們要說明,這裏講的奉獻,並非不計報酬的無私奉獻,而是一種責、權、利相結合前提下的氛圍和境界。它是指在組織企業經濟運營過程中,激發員工敬業愛崗,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使命感,勇於擔當重任,以企業的利益為重,以大局為重。同時,奉獻型氛圍也指關心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企業及其員工熱心支持文化、教育、社會福利、公共服務設施等事業,為社會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