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健康教育是一項投人少、產出高、效益好的保健措施。健康教育使人們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減少自身製造的危險性,是一項一本萬利的事業。
④健康教育是自我保健的要求。健康教育是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的基本手段。
⑤健康教育是開展一切衛生工作的重要前提。醫藥衛生是人類用於同疾病進行鬥爭,維護和增進健康的科學。參加這一鬥爭的應是人民全體,衛生工作者必須通過健康教育提髙人民的衛生科學水平,使人民能按照衛生科學要求生活、工作。尤其社區預防工作的開展,更應以健康教育為先導,因為任何一項預防工作實施,除了必須具備有效而可行的技術和有效而普遍推廣的機構外,還必須有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
⑥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治療因素和醫療服務的有效補充。通過健康教育促進醫患感情,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使患者遵從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於早日康複。通過健康教育實現對病人的心理保健,許多身心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心理因素,健康教育是消除這些不良心理反應,解除病人及其家屬種種疑慮的最有效的治療因素和最理想的心理保健措施。
2.健康教育的任務
①有效地促進、影響行政領導和決策層,以製定用以促進健康的各項政策,並明確要求非衛生部門參與健康促進的決策。健康教育應首先在領導和決策層中發揮作用。
②建立或促進個人和社會對預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的責任感。
③創造有益於健康的外部環境。人們已充分認識到人類的健康與自然和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健康教育必須與有關部門協同,逐步創造一個安全、舒適、愉快、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④加強社區職能,動員與組織社區人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幫助社區人民分析和解決自身的健康問題,促進各部門的合作。健康教育應在社區活動中起積極作用。
⑤改變醫療保健服務工作職能,克服因重治輕防造成醫療支出不斷增加而效果較差的狀況。積極推動、完善保健隊伍。醫療部門的作用必須向提供健康促進服務方向發展,改變長期僅提供治療服務的觀念和做法。強調健康教育是醫院管理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改變社會風俗中的愚昧落後狀態。
3.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則
①科學性。傳播醫學知識,內容要正確無誤,引用數據可靠,舉例實事求是,切忌嘩眾取寵,片麵絕對。
②群眾性。健康教育的根本是以健康為中心,麵對全社會人群的全民性教育。健康教育應從幼兒園抓起,這對於建立良好的行為定型,對於造就一代有良好健康文化素質的新人,具有決定性意義;健康教育要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采取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各種形式。
③藝術性。為了保證健康教育取得較大社會效益,針對主要疾病的危害及有關危險因素,根據不同對象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和自我保健要求,組織直觀形象教育和視聽電化教育,提高群眾接受的興趣。
④針對性。健康教育的對象是整個人群,每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均有不同的健康問題,不同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的人在認識水平、心理狀態及對衛生保健的需求方麵也各不相同。因此,對不同人群,不同衛生保健需求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進行因人施教。
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幹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采納有利於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積極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通過健康教育幫助人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影響健康的,自覺的選擇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應提供改變行為所必須的知識、技能與服務,促使人們合理的利用這些服務,如免疫接種和定期體檢等,達到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和促進康複的目的。
2.健康促進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健康促進是促進人們維護和提高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他們環境之間的戰略,規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各自所負的責任。
健康教育在健康促進中起主導作用,不僅是因為健康教育在促進個體行為改變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領導拓展健康教育的政治意願,促進公眾的積極參與以及尋求社會的全麵支持,促成健康促進氛圍的形成方麵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健康促進的基本特征有:
①健康促進是以健康為中心的全民教育,他需要社會人群自覺參與,通過自身認知態度和價值觀念的改變而自覺采取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②健康促進涉及整個人群和人們社會生
活的各個方麵,而不僅限於某一部分人群或僅針對某一疾病的危害因素。
③在疾病三級預防中,健康促進強調一級預防甚至更早階段,即避免暴露於各種行為、心理、社會環境的危險因素,全麵增進健康素質,促進健康。
④社區和群眾參與是鞏固健康發展的基礎,而人群的健康知識和觀念是主動參與的關鍵。
⑤與健康教育相比,健康促進客觀支持與主觀參與於一體。前者包括政策和環境的支持,後則著重於個人與社會的參與意識與參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