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髒病

不良的心功能可直接或間接地引起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特別是冠心病患者,其發生率比無冠心病人群高5倍。

3.生活因素

生活因素主要包括吸煙、飲酒、飲食及活動等幾個方麵。

(1)吸煙

吸煙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存在劑量一反應關係。如某地區18年隨訪資料表明:大量吸煙的男性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是非吸煙人群的3倍。

(2)飲酒

在大量飲酒的人群中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若大量飲酒伴情緒激動,可導致腦血管意外。

(3)飲食

①水與無機鹽。許多國家研究分析表明,冠心病的死亡率與飲用水的硬度呈負相關,並認為水質中無機鹽種類及含量的不同對冠心病的影響有所不同。如鎂、鈣、硒、鉬、釩等對冠心病有保護作用;鈉、鉛、砷等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膳食中鈉鹽負荷高、鈣攝入不足等均是發生腦血管意外的危險因素。

②脂質。脂質中的膽固醇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以動物性食品為主的膳食,可攝人較多的膽固醇,致使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

③維生素C。流行病學調查提示:維生素C能降低血脂及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因此維生素C攝入不足,可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

(4)活動

冠心病的發病率一般是腦力勞動者髙於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平時活動量少,冠狀動脈缺乏負荷鍛煉,加之脂質沉著,易發生冠心病。

4.社會心理因素

⑴職業

工作中需用腦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職業,對視覺、聽覺形成慢性刺激的職業,均能使血壓升高,從而導致冠心病和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增高。

(2)性格和神經類型

八型性格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人型性格的個性特征,影響了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濃度,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5.氣象因素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氣象條件有一定關係。寒冷季節的發生率較其他季節明顯增高。

6.多因素的聯合作用

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麵的,當多因素同時存在時,可產生聯合作用,使致病作用增強,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增加。

二、心腦血管病的防治措施

1.第一級預防

⑴健康教育

應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尤其注重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應根據要預防的疾病,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傳播媒介,針對不同的對象予以適當的衛生教育。

(2)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倡戒煙;限製總熱量的攝人,提倡適度的體力活動以減輕體重;限製飲酒量;合理膳食,包括限製鈉鹽攝入,攝人足夠的鉀和鈣,限製總脂肪、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和糖的攝人;加強戶外活動。

(3)控製各種感染

許多心血管疾病是由感染引起來的,因此要注意防濕保暖,防止各種感染,做好衛生保健工作。

2.第二級預防

高血壓患者的早期檢出和治療對於防治冠心病和腦卒中來說是一級預防,對於防治高血壓本身來說是二級預防。為早期發現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應進一步培訓基層衛生人員,建立冠心病及其他常見心腦血管病的防治點,並逐步擴大形成防治網,是開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根本措施。

通過冠心病登記和健康普査查出的病人和可疑病人應該給予必要的早期強化治療或手術。

3.第三級預防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慢性病,有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屬於三級預防,即恢複或康複治療,目的是盡可能恢複患者功能,減少殘障以及延長生存期,如提高腦卒中病人的生活質量,對冠心病患者進行體育康複治療,防止複發等。

第二十單元 醫源性疾病的防治

考試要點

一、醫源性疾病的發病因素

①生物因素;

②物理因素;

③化學因素;

④醫療服務因素;

⑤機體因素。

二、醫院內感染

①概念;

②傳播途徑;

③防治。

三、藥源性疾病

①概念;

②分類;

③防治。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醫源性疾病的發病因素

醫源性疾病是指由於醫護人員的診斷、治療或預防措施不當而引起的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疾病,包括醫院獲得性感染,藥物所致的藥源性疾病,長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藥物所致的營養缺乏症等。

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所引起的醫源性疾病主要是醫院內感染。

醫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他們所攜帶的微生物種類繁多,且密度高,而病人又是特殊的敏感人群,易感性高,所以生物因素是醫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2.物理因素

醫院中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是放射線和放射性核素。在腫瘤治療和疾病的診斷中,如果放射性核素和X射線使用過量,很容易給病人造成損傷而引起放射性疾病。

3.化學因素

醫院中存在的化學因素包括診斷消毒、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各類藥品,包括西藥、中藥和其他藥品。化學因素所引起的醫源性疾病主要是藥源性疾病。

4.醫療服務因素

醫療服務直接關係到醫療質量,醫務人員嚴謹、細心、負責的態度,可以避免許多醫療差錯或醫療事故的發生,同時醫務人員言行舉止不當也會對患者造成損害,引起醫源性疾病。

5.機體因素

機體因素是醫源性疾病發生的內在基本因素。同劑量的某種因素對正常人可能不起作用,但對病人可能就會起作用,引起醫源性疾病。因此,作為病人這種特殊的人群,在身體和心理方麵都是不正常的,表現在對醫院內感染具有高度易感性,對某些藥物具有較低的耐受性。

二、醫院內感染

1.概念

醫院內感染是指凡住院病人、陪診者或醫院工作人員由於醫護工作而遭受感染,並有臨床表現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也稱醫院獲得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