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內感染分為交叉感染、環境感染和內源性感染,也可以將前兩類合並作為外源性感染。

(1)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是在醫院內獲得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可以從病人傳播給病人;病人傳播給醫務人員或從醫務人員傳播給病人或其他病人;病人家屬作為帶菌者傳給病人。

(2)環境感染

是指接觸到被汙染過的物品所獲得的微生物感染,例如尿布、被單、床架、床頭櫃、病例卡、門把手、拖把、食具、玩具、擦桌布等。內源性感染是指來自病人自身的感染,病人本身是病原體攜帶者,由於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引起自身感染。

2.傳播途徑

醫院內感染的傳播途徑有接觸傳播、媒介物傳播、空氣飛沫傳播和生物媒介傳播四種。

(1)接觸傳播

此種途徑在醫院中經常存在。需要重視的是,汙手提供溫暖潮濕的環境,在傳播病菌和抗藥性菌株上起著重要作用。通過汙手引起的接觸感染最多。經手自身接種將病菌從已感染傷口傳遞到其他傷口也可致自身接觸感染;微生物可經各種注射、輸血傳播導致局部或全身感染,這是接觸傳播的特殊形式,和藥液製備、操作不潔、氣流菌塵等有關。

在接觸傳播中,手及環境物品的傳播作用和對人的威脅性與其汙染程度、病原菌的致病力及存活力、接觸方式及頻度或操作接觸時的侵人方式等有關。

(2)媒介物傳播

指通過水、食物、藥品、血液及其製品、輸液製品及一些醫療儀器設備等傳播。當汙染媒介物給病人共用時,常引起同源傳播,導致醫院內感染的暴發,具有重要意義,如輸液製品汙染造成的菌血症暴發,輸血造成乙型肝炎的傳播等。而且隨著醫療技術設備的改進與普及,醫院有不少侵入性診療設備和儀器,如內窺鏡、透析裝置、各種導管和插管等。定植於身體某部位的病原菌引起自身感染,與使用經由該部位的侵人性器械致病人易感性增強有密切關係。

(3)空氣飛沫傳播

空氣飛沫傳播在醫院中占很大比例。某些呼吸治療裝置如濕化或霧化器、微生物實驗室操作及空調係統等都可以產生微生物氣溶膠,引起感染。

(4)生物媒介傳播

生物媒介傳播在醫院內感染中比重不大,但在特殊情況下,如自然災害、蟲媒傳染病流行、臨時野戰醫院,發生瘧疾、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等均有報道。鼠類是此類醫院內感染主要生物媒介,所以醫院滅鼠十分重要。

3.防治

(1)醫院合理布局

在醫院設計時就應考慮到防止交叉感染,兼顧方便病人就診和治療,妥善處理各種廢棄物,防止汙染環境,如傳染病科應設在單獨的建築內。候診室最易發生交叉感染,應分科設立,尤其是兒科,應設預檢室,發現有傳染可疑時,即送隔離診斷室診察。

(2)建立健全的規章製度

如嚴格的隔離消毒製度、無菌操作規程、家屬探望製度、病區清掃製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限製使用抗生素製度、高危病人定時巡視製度、高危病區嚴格消毒製度等;對傳染病病人和非傳染病病人進行隔離,人院時已確診為傳染病者均應進行分類,進入相應的傳染病病區。隔離時間的長短視疾病傳染期長短和藥物治療效果而定;對大麵積燒傷、粒細胞缺乏症等病人進行隔離十分重要。當隔離一旦失敗或發現有病人已患某些可引起醫院內感染的疾病並危及醫務人員和其他高危病人時,應采取積極措施預防病情擴大和疾病播散。

(3)加強監測控製

監測控製是控製感染的關鍵。1990年起全國已全麵開展醫院內感染監測控製工作。每個醫院建立醫院內感染管理委員會,執行醫院內感染監測製度。各臨床科室有專門人員負責日常工作以及早發現和統計醫院內感染病例,及時發現危險因素、病原體及其耐藥性問題,為采取有效控製措施提供依據。監測製度要求如下:

①各科醫務人員嚴格掌握、正確使用院內感染診斷標準,做好院內感染病例登記工作。

②各科住院醫師必須在住院病人住院史上認真記錄感染病例的詳細情況。

③管理委員會按月準確統計全院院內感染病例數和感染率,並按科室和感染部位分別進行統計分析。

④對院內感染監測資料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核査,以統計漏報率和監測中存在問題。

⑤定期進行抗生素敏感試驗。

三、藥源性疾病

1.概念

藥源性疾病是指在防治或診斷疾病過程中,由於使用藥物而產生不利於患者的不良反應。

2.分類

(1)與藥物的藥理特征和劑量有關的藥源性疾病

藥物在使用常用劑量時,除治療作用外,常出現一些與治療作用無關的副作用,有時在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後產生毒性反應。嚴重毒性反應常見對肝、腎、心血管係統或造血係統損害。如在正常情況下,肝髒能使類固醇激素分解滅能,但長期應用不僅能使肝功能發生障礙,還可使肝髒發生變性、增生、壞死以致誘發肝細胞癌變。

(2)極少數具有過敏性體質或特異體質的病人,在服用常用量或低於常用量藥物時發生的過敏反應

這些反應與藥物的藥理作用無關,在正規藥物蹄選過程中也不易發現,一旦發生常很嚴重,往往在大量研究或在一些醫療事件記載中發現,如青黴素注射引起的休克反應。

(3)藥物治療後的繼發反應

如長期使用廣普抗生素後,敏感的菌群被消滅,而不敏感的菌群或真菌大量繁殖,導致繼發感染。

(4)藥物的相互作用引起兩種以上藥物同時並用或先後使用所產生的效應稱為藥物相互作用。有害的相互作用有兩類:一類為藥物之間藥理作用不同,以致使其中某一種藥物作用改變;另一種為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具有同樣藥理作用,以致引起累計反應。聯合使用藥液時還須考慮配伍禁忌。

3.防治

(1)預防

根據《中華人民井和國藥品管理法》的規定,任何一種新藥在作為商品投人市場前均應經過新藥審批。一個新藥的研究,要包括工藝路線、質量標準、臨床前藥理和臨床研究等內容,應根據國家有關法令進行。

(2)控製

已批準在臨床應用的新藥,仍應在使用中繼續監測。在用藥期間,了解病人的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並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選用適當藥物、劑量和用法;密切觀察病情和及時處理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