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情係“桑梓”(1 / 1)

桑梓,即桑樹和梓樹,這是古代住宅邊上常種的樹,因此常常借指家鄉或家鄉的父老鄉親。《三國誌·蜀書·趙雲傳》引《雲別傳》:“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柳宗元《聞黃鸝》詩:“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元朝劉塤《隱居通議·文章四》:“某不材,見棄於時,桑梓羞之。”這裏的桑梓都代表家鄉。

古代一些地方仕紳,家裏大多掛有“功在桑梓”的匾額,而這個匾額大都是鄉人感激他們為家鄉造福所送的。匾額上的桑梓指的就是家鄉或鄉裏。

為什麼家鄉被代稱為“桑梓”呢?

桑樹,可以養蠶。《孟子·梁惠王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是說:在五畝大的宅園中,種植桑樹,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絲棉襖了。梓樹是落葉喬木,木質輕軟,耐朽,常用作木工材。另外,“梓裏”一詞代表故鄉,劉迎《題劉德文戲彩堂》詩:“吾不愛錦衣,榮歸誇梓裏。”因為桑樹、梓樹都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所以在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旁栽植這兩種樹。

“桑梓”一詞出自《詩經·小雅·小弁》所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這四句詩的大意是,我一見到桑樹和梓樹,就想起在故鄉家園的周圍父母種的桑梓樹,頓時生起了恭敬心。所以無時不敬愛我的父親,無時不依戀我的母親。如《朱熹·集傳》記載:“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漢朝陳琳所著《為袁紹檄豫州》也載有:“桑梓鬆柏,猶宜肅恭。”意思是,麵對桑梓鬆柏,應該要表現出端嚴恭敬的態度。

因為桑樹和梓樹是父母親手種植,也生長在自己的家鄉,後來人們就把這兩種樹名縮簡為“桑梓”,慢慢地就成為家鄉的代稱了。桑梓也有稱梓裏、梓鄉。

情係桑梓。桑梓代表家鄉,代表家鄉的親人。看到桑梓樹就想起家鄉,就想起了生我養我的父母,這是對父母的懷念,對父母的尊敬,這種真摯的感情發自內心。懷念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時刻把父母的冷暖饑飽放在心裏,這就是中國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