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又稱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等。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魯頌·□宮》:“泰山岩岩,魯邦所瞻。”這是說泰山又高又大,是魯國的驕傲,也說明魯國疆域廣大。“泰”不僅意為極大極高,還有通暢、安寧的意思。泰山又稱岱宗,按《五經通義》雲:“宗,長也,言為群嶽之長”。泰山突兀的立於華北大平原邊上的魯古國,同衡山、恒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嶽,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嶽,而泰山為五嶽之尊。
泰山位於中國東部的山東省中部,跨越今天的泰安和濟南兩市。關於泰山,中國有一個神話傳說:天地萬物是由一個叫盤古氏的人創造的,盤古氏死後,頭顱和四肢化為五座大山,這就是中國著名的“五嶽”名山,位於東方的泰山正是盤古氏的頭顱化成的,因此,被稱為“東嶽”的泰山就是“五嶽”之首。泰山被稱為“中國第一山”。
按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講究,泰山地處中國東方,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泰山所處之地正是萬物發育的吉祥之地,因此被視為天的象征和神的化身。曆朝帝王為了表明自己的統治權是天帝授予的,都紛紛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巔祭告天地,這就是泰山封禪大典。
把妻子的父親稱為泰山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和泰山封禪大典有關。
唐朝小說家段成式,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吉州刺史、太常少卿等官職。他所著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最為有名,酉陽,即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相傳山下有石穴,中藏書千卷。秦時有人避亂隱居學習於此。《酉陽雜俎》前集二十卷共三十篇,續集十卷共六篇。所記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動物、植物、酒食、寺廟等等,分類編錄。
《酉陽雜俎》記載:唐朝開元十四年,玄宗皇帝到泰山封禪,任命丞相張說擔任封禪使。張說趁此機會把自已的女婿鄭鎰也帶去了。按照唐朝慣例,凡是隨皇帝參加封禪的,丞相以下的官員都可以升一級。鄭鎰本來是九品,但張說利用這次機會,把鄭鎰連提四級,升為五品。唐朝製度規定,文武官員三品以上官服為紫色,四品官服為深紅色,五品官服是淺紅色。所以,鄭鎰可以穿皇帝所賜的淺紅色官服。
唐玄宗大宴群臣時,在酒宴上看到鄭鎰官服忽然換成淺紅色,心裏就覺得很奇怪,問鄭鎰:“你為什麼穿這種顏色的官服?”鄭鎰臉一下紅了,不知道怎麼回答,支吾了半天也說不出話來。這時,擅長諷刺的黃幡綽替他回答說:“此泰山之力也!”這一回答真是一語雙關,既道出封禪一事,又暗指鄭鎰的嶽父提拔了他的女婿。唐玄宗也沒有深究,百官心照不宣,鄭鎰就這樣混過去了。從此以後,泰山就成為嶽父的別稱了。
事後,“泰山之力”的故事逐漸流傳開來。於是有人將妻子的父親稱為泰山。盡管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聽起來雅道,但那“泰山之力”的故事總不免含有諷刺的意思,兩者聯係起來還是不太光彩。這就引出了把嶽父稱為泰山的第二個原因。
後來又有人考證說,稱妻父為泰山,是因為泰山頂上有丈人峰的緣故。在中國古代,一般尊稱老人為“丈人”。隨著這種稱謂的傳承、變化,到了南北朝時期,丈人已經成為妻子的父親的同義語了。由此不難看出,大概是泰山頂上先有了象征老人的丈人峰,後來又發生了“泰山之力”的故事,於是,人們便將泰山頂上象征老人的丈人峰同所比喻的妻父的丈人聯係在一起,把妻父稱作“泰山”了。
把嶽父稱之為泰山,在古書上多有記載,如明朝陳繼儒《群碎錄》記載:“又以泰山有丈人峰,故又呼丈人曰嶽翁,亦曰泰山。”清朝顧張思《土風錄》記載:“妻父亦曰‘嶽父’,或稱曰‘泰山’”。
古代的人對於自己妻子的父親還有多種稱呼。如敬稱有冰翁、令嶽等;通稱有嶽丈、泰山、丈人、嶽公、嶽翁、外舅等;各地方言俗稱有丈老、嶽老子、丈人佬等等。
尊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這是禮節,更是尊敬和感恩。事實上對夫妻雙方的父母,都應該尊敬,照顧好他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這是為人子女應該有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