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請客叫“做東”(2 / 2)

這段原文的大意是:

燭之武去見秦穆公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亡掉鄭國而對君王有利,那是值得勞動君王左右隨從的。越過別國而以遠方的土地作為邊邑,君王知道是不容易管理的。哪裏用得著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土地?鄰國實力加強了,就是君王實力的削弱。如果不滅掉鄭國,讓他做東方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供應他所缺少的一切東西,這對君王也沒有害處。並且君王曾經把好處賜給晉國國君,他答應給君王焦、瑕兩地,早晨過了河,晚上就設版築城,這是君王知道的。況且晉國哪裏有滿足的時候,晉國想向東擴充邊界,侵占鄭國的土地,又打算向西大肆擴張,如果不損害秦國利益,晉國要從哪裏取得土地呢?損害秦國利益而讓晉國獲利,請您再考慮吧!”

秦穆公聽完很高興,與鄭國訂立盟約,並派兵力駐守鄭國,自己領軍回國了。晉國不得已也隻好退兵。

因為鄭國在秦國的東麵,所以鄭國自稱為“東道主”。此後,往往客人就以“東道主”或“東道主人”來稱呼主人,或者主人自稱。如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鬆。”《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我雖不能做詩,這些詩人竟不厭俗,容我做個東道主人。”

此外,主人除了稱“東道主”,也可以簡稱為“東道”,如宋朝蘇軾《渼陂魚》詩:“東道無辭信使頻,西鄰幸有庖虀釅。”元朝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範仲淹雲:‘兄弟,請你那東道出來,我和他廝見。’”

久而久之,凡是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都泛稱為“東道”、“作東道”,即請客之意。如《通俗編·交際》:“世俗謂主人曰東家,具觴款客曰作東道。”《紅樓夢》第三十七回:“這原是我起的意,我須得先做個東道,方不負我這番高興。”

後來人們漸漸地把“作東道”作為請客的代稱,也有簡省一個字稱為“做東”。所以,請客也就被稱為“做東”。

明朝馮夢龍《古今譚概·文戲》:“東都周默未嚐做東,一日請客,忽風雨交作。”《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既開社,便要做東。”另現在朋友相互之間請客吃飯經常會說:“今天我做東,請大家一起吃飯。”這裏所提到的“做東”,都是做主人、請客的意思。

“做東”要實惠,千萬不要浪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應該成為“做東”的人和客人的一句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