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
一、抗貧血藥
鐵製劑、葉酸、維生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
二、影響血凝過程藥
①維生素的作用及用途;
②肝素的作用及用途。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抗貧血藥
1.鐵製劑
常用的鐵製劑有硫酸亞鐵、枸橡酸鐵銨和右旋糖酐鐵。
(1)藥理作用
鐵是紅細胞成熟過程中合成血紅蛋白必不可少的原料,口服鐵劑以亞鐵形式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吸收。鐵進人骨髓後,先吸附在有核細胞膜上,然後進人細胞內的線粒體,與原卟啉結合成血紅素,血紅素與珠蛋白結合,形成血紅蛋白。當鐵缺乏時,血紅蛋白合成減少,造成紅細胞的體積縮小,形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又稱缺鐵性貧血。臨床應用治療缺鐵性貧血。
(2)不良反應
口服鐵劑主要出現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及腹瀉等反應;鐵劑也可引起便秘;鐵劑注射時可產生局部刺激與疼痛。小兒誤食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惡心、嘔吐、腸絞痛、休克等。
(3)用藥注意事項
①應用鐵劑的同時,還應注意消除病因及補充營養。②胃酸缺乏或服用抗酸藥時不利於鐵的吸收。所以在服用鐵劑時不能與抗酸藥同服,最好和稀鹽酸、維生素同時應用。③多鈣、高磷酸鹽食物、茶葉及含揉質多的植物等,可使鐵沉澱,妨礙鐵的吸收;四環素類可與鐵形成絡合物,相互影響吸收,故上述情況應避免。
2.葉酸
(1)藥理作用
葉酸進入機體後,在肝內經葉酸還原酶和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生成四氫葉酸。四氫葉酸作為一碳基團的傳遞體,參與嘌呤核苷酸和脫氧胸苷酸的合成,以及某些氨基酸的互變等,並與維生素B12共同促進紅細胞的生成與成熟。當葉酸缺乏時,增殖旺盛的骨髓或消化道上皮組織最易受到影響,使紅細胞中的人合成受阻,分裂增殖速度下降,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減少、發育和成熟停滯,紅細胞多停留在幼稚階段。由於對―的影響較少,故形成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同時,使增殖迅速的組織如消化道黏膜上的細胞增殖受抑製,出現舌炎、腹瀉等症狀。
(2)臨床應用及用藥注意事項
①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包括營養性、嬰兒期及妊娠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②惡性貧血。葉酸隻能糾正血象,不能改善神經損害症狀,故應與維生素合用。③治療葉酸
對抗劑如甲氨喋啶、乙胺嘧啶、甲氧苄啶所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因二氫葉酸還原酶受抑製,故用葉酸無效,需用甲酰四氫葉酸鈣治療。
不良反應罕見過敏反應。
維生素B12
(1)藥理作用
①促進葉酸的循環再利用。維生素B12在使同型半胱氨酸轉變為甲硫氨酸的過程中,使爐甲基四氫葉酸轉變為四氫葉酸。當維生素B12缺乏時,葉酸代謝發生障礙,出現與葉酸缺乏相似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②維持有髓神經纖維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維生素B12能促使甲基丙二酰輔酶變為琥珀酰輔酶久進人三竣酸循環,維生素B12缺乏時,可使甲基丙二酰輔酶人積聚,造成異常脂肪酸合成,從而影響神經髓鞘脂類的形成,使有髓神經纖維的結構不完整、功能受影響,產生一係列神經損害症狀。
(2)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惡性貧血及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還可輔助用於治療神經炎、神經萎縮、神經痛、肝炎、肝硬變、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
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維生素B12本身無毒性,但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故不宜濫用。
二、影響血凝過程
1.維生素K
(1)藥理作用
維生素K的主要作用是參與肝髒合成凝血因子II、VI、IX、X,抗凝血蛋白和抗凝血蛋白。維生素K促進這些凝血因子前體蛋白分子氨基末端穀氨酸殘基的7-竣化作用,從而使這些因子具有活性,可與結合,再與帶有大量負電荷表麵的血小板磷酸酯結合,使血液凝固正常進行。此外,動物試驗證明,維生素4微量腦室注射有明顯鎮痛作用,此作用可被納絡酮桔抗,且和嗎啡鎮痛作用有交叉耐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