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臨床應用

維生素K主要用於梗阻性黃疸、膽瘺患者、慢性腹瀉、早產兒、新生兒出血、香豆素和水楊酸類藥物或其他原因導致凝血酶原過低而引起的出血,亦可用於預防長期應用廣譜抗菌藥的繼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作用快,持續時間長,常采用肌肉注射,嚴重出血可用靜脈注射。一般病例口服維生素,吸收不良者可肌內注射維生素。

(3)不良反應

毒性低,靜脈注射維生素K速度快時,可產生麵部潮紅、出汗、血壓下降,甚至發生虛脫,故一般肌內注射為宜。維生素和維生素K常致胃腸道反應,引起惡心、嘔吐等。較大劑量可致新生兒、早產兒溶血性貧血。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2.肝素

肝素多來自豬腸黏膜或豬、牛肺髒中提得,其分子量3000~40000,存在於肥大細胞、血架及血管內及細胞中,有強酸性,帶有大量負電荷,這與其抗凝作用有關。

(1)藥理作用

①抗凝作用:肝素在體內體外均有抗凝作用,延長凝血時間。肝素的生物活性主要取決於血漿蛋白酶抑製劑抗凝血酶,為肝素的輔助因子。肽活性部位能與許多因子。發生緩慢的化學結合,從而抑製這些因子,發揮抗凝血作用。在肝素存在時,肝素分子與沿,構型改變,活性部位充分暴露,纖溶酶結合,抑製這些因子,使反應速度加快到原來的1000倍。

②降血脂作用:肝素在體內還有降血脂作用,這是因其能促進脂蛋白酶從組織釋放到血漿中,進而水解血中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的緣故。

③抗炎作用:肝素對炎症反應有抑製作用,在炎症反應中,肝素抑製白細胞滾動、粘附及向炎症部位遊走。肝素能抑製:白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相互作用;抑製特殊化學誘導劑引起白細胞遊走;抑製白細胞肝素酶;抑製白細胞向炎症部位的趨化性。此外肝素對免疫反應和非免疫反應激活肥大細胞有抑製作用。對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與血管內及細胞的黏附也有抑製作用。

(2)臨床應用

①主要用於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靜脈栓塞的病人,連續靜脈注射肝素,使血藥濃度保持在可防止肺栓塞的發生。②用於心肌梗死、腦血管栓塞、心血管手術及外周靜脈血栓的防治。心肌梗死後用肝素可預防高危病人發生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並預防大塊前壁性心肌梗死病人發生動脈栓塞。③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如膿毒血症,胎盤早期剝離,惡性腫瘤溶解等所致的DNA。在早期可用肝素治療,防止纖維蛋白和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繼發性出血。④體內抗凝,如心導管檢查、體外循環、血液透析等。⑤低分子量肝素也可用於腦血管栓塞、缺血性腦卒中、心血管病、炎症、急慢性冠脈性綜合征、血栓性腦卒中等。

(3)不良反應

肝素的主要副作用是易致自發性出血,表現為各種黏膜出血,關節積血和傷口出血等。老年婦女和腎衰病人常致出血。如嚴重出血,可緩慢靜脈注射肝素特殊解毒劑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急救。偶有過敏反應,如哮喘、蕁麻疹、結膜炎和發熱等。長期應用肝素可致骨質疏鬆和骨折。此外,還可發生短暫性的血小板減少症。

(4)禁忌證

對肝素過敏,有出血傾向、患血友病、血小板機能不全和血小板減少、紫癜、嚴重高血壓、細菌性心內膜炎、肝腎功能不全、潰瘍病、顱內出血、活動性肺結核、孕婦、先兆流產及產後、內髒腫瘤、外傷及手術後等都是禁用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