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養孩子的自信心(1 / 2)

有一段時間,小斯賓塞成績下滑得很厲害,雖然他平時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秀,但還是感覺在某些方麵似乎差人一等。因此,他感到很沮喪。

小斯賓塞終於帶著失望的心情來到父親的臥室,難過地說:“爸爸,我想退學。”

“為什麼?”父親奇怪地問。

“我……我感覺比別人笨,有些課程越學越退步。”

“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孩子!”父親說。

“在我的感覺中,這一個月來,你雖然比以前稍有退步,但在其他課程上進步明顯,在我的心目中,你是個勤奮而又成功的孩子。”

“真的是這樣嗎?”小斯賓塞略帶驚喜地問。

“真的是這樣的!照這樣發展,隻要你能彌補那門課程的缺陷,你一定會重新取得優異的成績的。”父親繼續說,“在我小時候,人們都認為我是個笨孩子,那時的我是多麼的難過!後來,我擺脫了憂鬱,同時也擺脫了‘笨’,你比我當年強多了!”

經過這一段對話之後,小斯賓塞內心深處升起了希望。他的信心又回來了,憑著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讓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我激勵外,也需要來自父母的賞識。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家長說他聰明,他就聰明。你要給孩子充足的自信,不斷激勵孩子,相信他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對他的前途充滿希望。這樣你才能更快地幫助他取得成功。

家長要學會適時鼓勵孩子,並不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情,每一個做家長的,都要仔細地研究與思考,如何去鼓勵孩子,養成經常反思的習慣。

鼓勵聽起來十分吸引人,但它的概念及如何實行卻很不清楚。人們常常並不明白什麼是鼓勵,甚至以為鼓勵就是說好聽的,表揚一下。其實,鼓勵是為孩子提供機會,培養一種信心對我感興趣的事我有能力做出貢獻我可以對周圍的事物及我本人的生活產生影響我可以對我感興趣的事做出積極主動的反應。鼓勵是教育孩子生活的基本能力,孩子需要這種能力而成為個人生活與社會交流中的成功者。

鼓勵可以說是非常簡單的,如讚揚孩子幾句,給孩子一個擁抱,使他們感到一些安慰。偶爾為之並不困難,然而要成為父母的一種心態,並時時刻刻表現出來,著實有些困難。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隨意性很強,心情好的時候一個勁地表揚和鼓勵,心情不好則肆意責罵。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做父母應該認真審視他們身上的優勢,采取引導和鼓勵的方法,幫助孩子在實踐活動中建立自信。

“你真棒!”“你能行!隻要努力做,你一定會做得更好”這樣的話語應該經常出現在與孩子的交談中。漸漸地,孩子的積極性高了,學習的興趣也就強了。

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有自信卻能創造成功的條件並最終獲得成功。自信對於成功有決定意義,由於孩子弱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潛能,因而常常表現為缺乏自信。因此,優秀父母的一大特色就是善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一般人都會有一種體會,如果自己的才能受到重視或褒獎,特別是受到自己尊重的人的重視,往往會發揮得更加充分。孩子更是這樣,聽到表揚的話,做事的意願會大大提高,尤其是受到自己信賴的人,如父母、老師的表揚,會增添孩子的自信心,更加用功努力。但如果孩子通過努力取得了成績,而父母對此表示冷漠或不屑一顧,那麼對兒童的心靈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在孩子的幼年時期,麵對著大千世界,常常會感到束手無策。但是,他們仍然有勇氣進行各種嚐試,並學習各種方法,以便自己適應並融入到這個世界中。作為成年人,尤其是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給他們更多的信心,去迎接挑戰,克服困難。

然而許多父母卻反其道而行之,對孩子的能力抱有懷疑的態度,在他們的偏見中,認為隻有在某一個年齡階段,才能做一種事情。比如一個兩歲的孩子,如果幫助父母收拾桌子,當他手中拿到一個盤子的時候,媽媽會很快地說:“不要動它,你會打碎它的!”這樣,你可以保存好那個盤子,但是你的舉動在孩子的信心上卻投下了陰影,而且推遲了他的某種能力的發展,或者說你阻止了一個小天才的產生。

父母們常常漫不經心地向孩子們展示自己多麼有能力、有魄力、有氣力。他們的每一句話,比如:“你怎麼把房間搞得這麼亂”或“你怎麼把衣服穿反了”,都會向孩子們顯示他們是多麼的無能,是多麼的缺乏經驗。其實,他們哪裏想得到,他們這麼做,就會使孩子慢慢地失去信心,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鍛煉的自覺性,忘記隻有通過各種鍛煉和闖蕩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當孩子犯錯誤或試圖做一件事情而沒有成功時,父母應該避免用語言、行動向孩子來證明其失敗;應該把事情和做事的人分開。在父母的腦子裏,做一件事情失敗了隻能說明孩子缺乏技巧,這種技巧有時是因為父母沒有很認真地傳授,而絲毫不該影響對孩子本身的價值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