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養孩子的自信心(2 / 2)

父母應該培養孩子敢於犯錯誤、敢於失敗,同時並不降低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意識。孩子和成人一樣,有勇氣去犯錯誤,去糾正和改正錯誤。敢於犯錯誤和改正錯誤是同樣珍貴的。父母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顧及到不要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同時還要知道,如何去鼓勵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程度表現在他的行為中,如果孩子缺乏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對自己價值的信任,那麼他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缺乏效率,缺乏積極主動性,他們不會通過積極參與和貢獻,來尋找自己的歸屬感。

沒有自信的孩子,會很輕易地放棄任何努力,表現出自己是無用的,而且有時還故意做出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這樣做的原因是他認為自己是無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義的貢獻,是沒有價值的,那麼還不如做些惱人的具體事情,起碼還能得到別人的注意。家長主觀地不問青紅皂白隨便訓斥或打罵孩子,是最容易挫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

肯定孩子的成績,哪怕再小的成績,讓孩子知道父母看出了他們的進步,如果父母肯定孩子朝正確的方向邁出的每一步,就會使孩子感受到鼓舞,因而產生爭取更大成績的動力。

孩子的自信心的培養和發展以及獨立自主能力的形成是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成熟和發展的重要標誌,它能促使孩子們產生積極主動的活動願望,大膽探索的精神,同時也促使孩子樂於與人交往和相處,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這是兒童應該具備的良好的心理特征。孩子所具有的這些心理素質,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培養出來的。作為一個母親或父親,應從下列的生活小事入手,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一、肯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要知道,對孩子而言,哪怕是一點點小小的成功,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爭取更大成功,努力做到更好的動力。我有一個小女孩,比同班同學都小一些,由於小,在幼兒園的東西比其它同學也少。因此,無論是上課回答問題,還是考試,似乎都比別人慢幾拍,要強好勝的孩子也很苦惱,做母親的我就時時開導她,幫她分析情況和原因,對她在任何一個方麵所取得的進步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許:她的字寫得好時就誇讚她;她的口頭作文變得流暢時就讚揚她;她回家說今天她舉手發言最多時就鼓勵她;她的學究習進步大時就順勢引導她;她能調解或處理好同伴、同學的糾紛時就表揚她。這些雖說都是生活中極小極小的事,但父母或師長的點滴讚許和肯定卻是孩子自信心培養的力量的源泉。

二、給孩子一些選擇的自由,讓孩子有自主權。

在生活中,不把父母的意誌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在學習、課外活動和閱讀購買書籍上有自主權。給孩子一些選擇做什麼、看什麼的權力要比家長說一孩子不能做二要強,其實,孩子的興趣和自覺性是在她自己選擇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就拿書籍的選擇來說吧。孩子讀書的興趣與家長想象的不同,往往大人覺得內容、插圖、印刷質量都屬上乘的書,孩子們卻常常不感興趣。即使做家長把書買給了孩子,孩子也不會認真的讀。

引發孩子讀書的最好辦法是,給孩子自由選擇書籍的權力。做家長的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到書店挑書,征詢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挑買自己喜歡的書,這不僅可以激發和提高孩子讀書的興趣,引導孩子讀好書、好讀書,而且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這是一舉多得的妙舉。

三、要言傳身教。

創設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平時,遇事常對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錯”。因為孩子自我評價往往依賴於成人的評價,成人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就會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師、家長是孩子的效仿榜樣,因此,在孩子麵前更應有自信心,樂觀的性格,有魄力,自強,辦事不怯懦。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形象,創設良好的精神氛圍,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四、重視與保護孩子的自尊。

多讚許,少責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認為沒人愛他,缺乏自信。因此,作為老師、家長,切忌用尖刻的語言,諷刺挖苦孩子,不用別家孩子的優勢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別人麵前懲罰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話當“耳旁風”,不濫施權威,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之產生自卑感,而喪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別的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發展自尊感,樹立堅定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