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養孩子的同情心(1 / 2)

同情心的培養不僅對孩子的道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他們的社會交往,特別是人際關係的建立也具有重要意義。平時,從孩子的學習,生活中不難發現;同情心強的孩子,相互交往中能夠理解和尊重同伴的需要,表現出較多的合作謙讓行為,這樣的孩子往往能夠建立起良好的夥伴關係。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在交往中,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隻希望別人滿足自己的要求,這樣的孩子就很難與小朋友相處。

研究發現無論男孩還是女孩,表現同情心的方式並沒有太大不同。一般說來,男孩女孩一樣願意幫助別人,但相比而言,男孩願意做體力上或“營救”隻類的事,而女孩更能精神支持的作用,如果孩子有了不關心人、斜惡殘忍無情等“非天性”的行為,多數情況下可以從他的家庭中找原因。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更加關心和愛護他人,做到行為和感情上享福,那麼你應該作到:

1.提高對孩子同情心和責任心的期望

如果你希望孩子張大後具備同情心、愛心以及責任心,那麼現在就必須對他們寄予這些希望。家庭規定必須清楚明白,保持其那後一致和對所有成員都一視同仁,必須要求孩子對某些事負起責任。孩子到三歲就可以喲啊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甚至幫助家長趕一些簡單的家務,如擺飯桌等。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幹的家務及能負的責任應該逐漸增加,且不應該附帶任何獎賞或許諾。你應該期望孩子幫助你幹家務,這也是幫助他人的一個方麵,是他應該該幹的事。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父母自己應該具備更多的責任心,先端正自己內心的觀念:縱容嬌慣對孩子有太大的危險。

2.教會孩子隨時隨地的做好事

比如做好事好事是如何簡單,何等深遠的影響他人生活等等。一位大學生受到同學母親的賀年卡,他幾個月的心情無比輕鬆愉快;一位剛失去孩子的婦女蹲在路邊抽泣,孩子們的節日旅遊讓她觸景傷心,一位陌生人走過來,輕聲安慰她,邀請她喝茶、遊覽全城的名勝風景。那麼,就從今天作起吧,從文具店買回一本筆記本,記錄家庭成員中每個人每天做的好事,這些好事可以很簡單,比如為別人開門,大電話問候生病的朋友等。當善良成為一種習慣時,你將發現孩子們會不滿足於這些,而去做更有利於他人的事。

3.讓孩子參與社會服務

幫助鄰居打掃衛生,給老年人閱讀書報,給小孩當家庭教師,給生病的小孩做玩具等等。這些社會活動中總有能吸引你和孩子的事。不過,你要記住:選擇對你和孩子有意義的事,不要喪失興趣,盡量與孩子一起參加。

4.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愛

關心他人、熱愛他人的感情不是自發就能形成的,而是與父母的不斷要求和督促分不開的。比如,家中有人生病時,要求孩子主動表示關心,並為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班學生生病時要求孩子主動去看望和問候,並幫助同學補習功課;遇到老弱病殘行走便時要主動上前幫忙;遇到無力謀生之人或遇到困難的人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等等。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主動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