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阿爾伯蒂的成就和《論建築十書》(1 / 1)

萊翁·巴蒂斯塔·阿爾伯蒂(1404-1472)是繼布魯奈萊斯奇之後的著名建築師和理論家,藝術才華有口皆碑。他不僅博學多才,而且也是當時頗富盛名的人文主義學者。阿爾伯蒂的祖輩是佛羅倫薩的大戶人家,他則因父輩被流放北意大利而出生於熱那亞。他先後在帕多瓦大學和波倫那大學學習拉丁語、希瞄語和法律,受到了良好的人文主義教育。1428年,他舉家遷回佛羅倫薩,於是與布魯奈萊斯奇、多那太羅、馬薩喬成了莫逆之交,15世紀30年代初,他成了教皇的文職人員,生活在羅馬,得以對古羅馬廢墟進行了深入研究。1434年,他返回佛羅倫薩,開始從事寫作,先後寫了許多關於繪畫、雕刻和建築方麵的論文,並對這三種藝術進行了實踐,主要在建築藝術及理論方麵取得了重要成就。

就是在布魯條萊斯奇去世的那年(1446),阿爾伯蒂開始建造著名的魯采萊府邸,從此開始了他的建築師生涯。此建築呈現出一種優雅和諧的古典藝術效果。阿爾伯蒂滿懷熱情地采用古典建築語言為當代建築服務,這還可以從馬拉泰斯塔諾教堂的立麵看出。對於基督教堂的立麵處理問題,阿爾伯蒂還在佛羅倫薩聖馬利亞教堂的立麵上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他將數的和諧恰到好處地運用在建築設計中,取得了很大成就,表明了新風格和老傳統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最能體現阿爾伯蒂建築藝術成就和標誌其藝術最高峰的,是希臘十字式教堂聖塞巴斯蒂亞諾教堂和拉丁十字教堂聖安德烈教堂,它們為後世提供了光輝的範例。從這兩座教堂的立麵處理和內部布局設計中,可以看出阿爾伯蒂是如何熟練地運用古典建築形式進行自由創作的非凡才華。那別出心裁的設計充滿了古典氣息,表現出雄偉壯觀的氣勢,教堂內部設計也是新穎輝煌的。

阿爾伯蒂作為藝術家、理論家,是很少直接參與建築工程的施工的,他的建築作品一般都是由助手根據他的設計建築的,所以他更接近現代意義上的設計師。這樣就難免出現不精通古典傳統建築的石匠們歪曲他的設計意圖的現象。由於阿爾伯蒂站在曆史的、博學的、考古學的高度去看待建築藝術,並有豐富的理論作基礎,所以他的作品比起同時代其他建築師的作品來,更接近於古羅馬的精神氣質,但又不為古人所局限。

《論建築十書》是第一部用活字印刷的西方建築理論著作,耗盡阿爾伯蒂後半生的全部精力。他在著作中重新整理了維特魯威的理論核心:柱式理論和比例理論,並參照維特魯威《建築十書》的體例,以維特魯威為向導,重新闡發古典建築的原則,以適應當時建築發展的需要。阿爾伯蒂是第一個對古典柱式進行了係統研究和鑒別的藝術家,他樂此不疲,終於形成了包括五種柱式(多利克柱式、愛奧尼亞柱式、科林斯柱式、托斯卡納柱式和組合柱式)在內的完整的柱式體係。他是這樣給設計下定義的:全部建築藝術在於設計和結構。全部設計要點和規則在於正確和精到的線和角的匹配和組合。而這些線和角構成建築物的表麵……將大廈和它全部構件安排得地方合適、數目明確、比例精確、次序優美,這就是設計的象征。阿爾伯蒂甚至堅信:建築是由數學規則和比例支配的並由此產生和諧。這種觀點與古希臘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觀點不謀而合,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五章 早期文藝複興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