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末,在意大利除佛羅倫薩以外的其他城市國家中,波提切利同時代的美術家們往往各有所長,他們均以前輩美術家們的成就為起點,進行各自的藝術探索。翁布利亞的路加西紐雷利偏愛在繪畫作品中表現人體的激烈動作;翁布利亞人佩魯基諾(約1450-1523)對人體的激烈活動不感興趣,而是偏愛在繪畫平麵上安排寧靜而富有數學秩序感的構圖因素。
佩魯基諾出生於佩魯賈,佩魯賈離佛羅倫薩較遠,直到1701年才正式成為翁布利亞地區的首府。佩魯基諾原名比埃特羅·瓦努奇,可是後人一直把他簡稱為佩魯基諾(意大利語既為佩魯賈人)。他無疑是佩魯賈畫派的帶頭人,是他將默默無聞的佩魯賈城推上了光彩奪目的美術舞台。作為拉斐爾的老師,佩魯基諾也曾為盛期文藝複興添磚加瓦。
佩魯基諾早年學畫的經過已無從查考,1472年時他在佛羅倫薩,也許在委羅基奧的工作室工作過。據說,他在佛羅倫薩時對宗教題材的繪畫並不感興趣,因此未能博得那些虔誠的佛羅倫薩人的賞識。佩魯基諾的宗教畫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類型化的,但他卻有非同一般的表現空間結構的能力。他那種在繪畫平麵上製造出的空間結構,早在佩魯基諾的第一幅重要壁畫《基督將鑰匙交給彼得》中就可見一斑。畫中的情景再現了聖經故事中耶穌將天國的鑰匙交給彼得的一瞬間。全畫的空間透視效果按阿爾伯蒂的透視原理繪成,其構圖特點是開放性的,這跟同時期的佛羅倫薩繪畫的封閉性的空間結構不一樣。佩魯基諾的這幅畫吸引人們的視線自由地搜索畫框以外的東西。他畫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自然而放鬆地站立著,毫不緊張,身體的重心落在一隻腳上,臀部略突,膝蓋稍彎,頭部微仰,使人聯想到一枝向上生長的樹木。他的著名學生拉斐爾的“S”形人物造型便是從老師佩魯基諾那學會的。
佩魯基諾在1472年已名列佛羅倫薩畫家行會,一般認為他在80年代初已成名,並被邀往羅馬作西斯廷禮拜堂壁畫,一起共事的有波提切利、吉蘭達約等頗負盛名的畫家。佩魯基諾的構圖穩定,色彩明麗,人物造型靜雅秀美,代表了翁布裏亞畫派的風格。他常在意大利各地作畫,其作品傳世較多,他的藝術在意大利中部影響較大,對文藝複興美術也有一定的貢獻。
《聖母顯靈》是佩魯基諾的代表作,又名《聖貝爾納特的幻覺》。同樣追求構圖上的完美沉穩,人物圍繞畫中部的案幾分立兩側,左邊的聖母身著世俗的服裝,表情嫻淑莊重,充滿靈氣和生氣,少了幾分宗教的沉穩感。聖母身後的兩位天使溫文雅靜,與凡俗中的青年女子無異,這與佩魯基諾的那種“無神論”的世界觀似乎有很大的關係,右邊的白衣聖人和兩位福音書使者表情生動而從容,充滿生活氣息。文藝複興那種追求“人性美”的藝術宗旨在這裏已看出端倪。
佩魯基諾還是位卓越的肖像畫家,在這方麵他看來也受到過曼姆林的影響。佩魯基諾的肖像畫《弗朗西斯科·德拉·奧佩雷》是拉斐爾的《安奇洛·多尼》與《馬達萊娜·多尼》兩幅肖像畫的前驅。佩魯基諾成熟期的作品和當時年紀較輕的拉斐爾的作品很難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