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線條剛毅的曼特尼亞(1 / 1)

安德烈·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 1431-1506)不僅是15世紀下半期意大利北部最主要的畫家,也是整個文藝複興時期的最出色的天才畫家之一。他出生於帕多瓦附近的一個名為伊索拉·迪·卡爾圖羅的小村莊,卒於曼圖亞,是巴多亞畫派的重要代表,自幼隨老師兼養父弗朗西斯科·斯誇奇奧內學畫。據當代美國學者哈特考證,曼特尼亞年輕時可能在帕多瓦認識多那太羅,因此在藝術上深受其影響。曼特尼亞有著卓越的繪畫才能和高超的技術,他的藝術作品體現了一種非同一般的魅力和風格。

《哀悼基督》是曼特尼亞的不朽名作。曼特尼亞的作品重視形式結構的完整與物體實體感的表現,風格顯得莊嚴而冷酷,他畫麵的人物,具有古典雕刻般堅實的形體。他樂於用古代英雄的形象來頌揚文藝複興時代人物的英勇豪邁的性格。《哀悼基督》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一幅祭壇畫,他在此畫中運用了前人未曾用過的透視角度,力求準確而真實地去表現死去基督的遺體,線條十分銳利和堅硬,畫麵上人物的表情冷靜肅穆,令人望而生畏。曼特尼亞的藝術,體現了當時意大利北部藝術的主要傾向:強調人的尊嚴和豪邁氣魄,重視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求實精神,提倡藝術的描寫對象應以實物為依據,這種目的為了準確地再現自然的寫實傾向的發展,對意大利現實主義美術的成長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山園祈禱》(約1455年,63厘米×80厘米,倫敦國立美術館)是曼特尼亞所作。曼特尼亞7歲時就隨斯葛西翁學藝,他對古代雕刻和多那太羅的作品很有研究,對考古也頗有興趣,因此他的作品有很強的雕塑感,藝術語言也比較沉著、嚴峻,力求在一種生硬的素描中求美感。後來因為受威尼斯嫵媚和抒情畫風的影響,藝術風格變得輕鬆起來,由原來的重素描逐漸過渡到重色彩上來。此畫是曼特尼亞所繪製的壁畫。畫中的人物同樣具有雕塑般的造型,透視效果也運用得很好,特別是透視原則縮短人體的描寫方法,使此畫具有非常鮮明的獨特風格。曼特尼亞的形象風格在當時的北意大利極為盛行,可惜它太脆、太細,不合文藝複興與極盛時期的口味。他對古物的觀察一直有很大的興趣,而且常常重新創造古物。他的藝術風格對16世紀繪畫和17、18世紀的古典主義畫派影響很大。喬凡尼·貝利尼——他的妹夫,也深受其影響而頗有藝術成就。

曼特尼亞的繪畫藝術在意大利北方聲譽極高,尤其是對費拉拉和威尼斯兩地美術的影響很大,他除了擅長於蛋彩畫外,還製作過許多銅版畫,這些銅版畫的拓片傳遞到阿爾卑斯山以北,從而影響了北歐國家的畫家,包括德國畫家丟勒。

§§第六章 盛期文藝複興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