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三
某通信集團公司擁有6家下屬工廠,分別經營計算機軟件開發、傳呼機裝配、手機製造等業務。為了達到二次創業的目標,董事會決定另外聘請總經理。現有甲、乙、丙三位優秀候選人,下麵是甲、乙、丙三個候選人的個人資料。
甲:學術帶頭人。是高科技企業的當然領導者!
男,36歲,計算機專業博士,工齡5年。畢業後一直在本公司從事技術研發工作,主持開發過公司多種主幹產品,負責過某外資合作項目的建設,1997~1998年被任命為一分公司總經理,業績優良。現任公司副總經理,主管研發及企業戰略工作。
甲對通訊技術發展趨勢敏感,熟悉行業特性,能正確把握企業產品定位,做出果斷決策;現在主持開發公司主導產品;精通英、日兩門外語,與外商談判水平高,愛惜技術人才,願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甲自信、堅韌,工作幹勁大,精力充沛,但是個性內向,人際交往能力較欠缺,不喜歡應酬性的公關活動。在戰略重點上,他主張把資金投向技術開發而不是市場開拓上,強調技術帶動市場。
乙:隻有把握市場的人才能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領導者!
男,32歲,畢業於某名牌大學電信專業,本科學曆,在讀從8人。1990-1992年在某大型國有企業從事技術研發工作,1993~1995年在某外資通信企業從事市場營銷工作,1996年至今一直在本公司從事市場營銷工作,業績優良。現任公司副總經理,主管市場。
乙有很強的品牌意識,重視廣告與經營策略,注意市場研究與營銷網絡的建設,強調企業必須以市場定位導向組織生產經營活動。他的企業策劃能力、市場洞察能力、公關能力和指揮協調能力都很強,有良好的社會關係,既與許多客戶保持良好的個人關係,又有許多同學和朋友在各省市與通信相關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公司在其領導下營業額年年上升。
乙個性熱情開朗,應變能力強,有魄力,開拓進取,雄心勃勃。但是乙自負,性情比較急躁,自我控製情感能力較差。
丙:優秀管理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男,38歲,通訊技術專業專科畢業,大專畢業後在中型國營電子企業工作10年,任技術員、技術科長、車間主任、副廠長、廠長。在工作期間,利用業餘時間進修學習,獲得了上海交通大學從8人學位。1996~1999年進入一家美國獨資企業上海辦事處任首席代表,全麵主持工作,業績優良。
丙重視企業內部管理,注重組織機構的合理設置,在理順企業內部關係、製定規章製度、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麵有豐富的經驗;重視企業內部人才培養,上上下下關係都能搞好。他主張通過管理創新推動技術創新和市場創新。
丙辦事沉穩,喜歡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行;待人謙和,彬彬有禮,說話辦事通情達理,在群體中威望很高。但丙為人求穩,開拓進取精神不是很強。
要求應試者分別以推舉候選人的董事身份參加討論,根據三名候選人各自的特點進行分析比較,提出任用意見,決定總經理的最終人選。
應試者須知:
應試者接到“討論題”後,用5分鍾時間擬寫討論提綱;
按考號順序每人限3分鍾闡述自己的基本觀點;
依次發言結束後,應試者用30分鍾時間進行自由交叉辯論。在辯論過程中應試者可更改自己原始的觀點,但對新觀點必須明確說明;
辯論結束後,應試者將擬寫的發言提綱交給主考官,應試者退場。
評分要素及權重:
言談舉止得體;發言主動生動;論點準確;綜合分析與論證說理能力;提綱挈領;組織、領導能力。
上述選人的問題是無領導小組討論中經常出現的題型。與此類似的還有下麵一個例題。
例題四
捷迅公司是一家中等規模的汽車配件生產集團。最近由於總經理臨近退休,董事會決定從該公司的幾個重要部門的經理中挑選接班人,並提出了三個候選人。這三位候選人都是在本公司工作多年、經驗豐富並接受過工作轉換輪訓的有發展前途的高級職員。就業務而言,三個人都很稱職,但三個人的領導風格有所不同。
1.賈旺
賈旺對他本部門的產出量非常滿意。他總是強調對生產過程和質量控製的必要性,堅持下屬人員必須很好地理解生產指令,迅速準確、完整地執行。當遇到小問題時,賈旺喜歡放手交給下屬去處理。當問題嚴重時,他則委派幾個得力的下屬去解決。通常他隻是大致規定下屬人員的工作範圍和完成期限,他認為這樣才能發揮員工的積極性,獲得更好的合作。賈旺認為對下屬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是經理最好的行為方式,親密關係隻會鬆懈紀律。他不主張公開批評或表揚員工,相信每個員工都心中有數。賈旺認為他的上司對他們現在的工作非常滿意。賈旺說在管理中的最大問題是下級不願意承擔責任。他認為,他的下屬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他們盡力去做的話。他還表示不理解他的下屬如何能與前任個沒有多少能力的經理相處。
2.李東生
李東生認為應該尊重每一位員工。他同意管理者有義務和責任去滿足員工需要的看法。他常為下屬員工做一些小事:幫助員工的孩子上重點學校,親自參加員工的婚禮,同員工一起去郊遊等。他還為一些員工送展覽會的參觀券,作為對員工工作的肯定。李東生每天都要到工作現場去一趟,與員工們交談,共進午餐。他從不願意為難別人,他還認為賈旺管理方式過於嚴厲,賈旺的下屬也許不那麼滿意,隻不過在忍耐。李東生注意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不過他認為大多是由於生產壓力造成的。他想以一個友好、粗線條的管理方式對待員工。他也承認本部門的生產效率不如其他部門,但他相信他的下屬會因他的開明領導而努力地工作。
3.李邦國
李邦國認為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去做重要的工作,而不能把時間花在與員工握手交談上。他相信如果為了將來的提薪與晉職而對員工的工作進行嚴格考核,那麼他們會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工作,自然地會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主張,一旦給員工分派了工作,就應該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可以取消工作檢查。他相信大多數員工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好工作。如果說有什麼問題的話,那就是本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職責分工不清,有些不屬於他們的任務也安排在他的部門,但他一直沒有提出過異議。他認為這樣做會使其他部門產生反感。他希望主管叫他去辦公室談談工作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