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適時收尾。當解釋實在難以奏效時,應試者不必著急:如果考官已經做了某個判斷,應試者往往很難改變他的觀點。這時轉移話題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應試者若抓住這個問題不放,非要讓考官明白,那樣就可能將應試者與考官的關係弄僵。
展現出堅定的自信。沒有或缺乏自信心的人,很難有所作為。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因此,幾乎不論什麼單位,招聘什麼人,都會對應試者的自信心做出評價,而這種評價又將直接影響是否錄取某位應試者。因此,應試者要想獲得麵試成功,必須充分展現堅定的自信心。
①行為語言判斷。一位著名的人才評論專家曾專門撰文強調考查應試者自信心的重要性,並指出,麵試中對自信心的判斷主要靠行為語言,而不是靠回答問題的內容。判斷的根據主要有:
目光。應試者的目光不敢正視主考官的眼睛或一觸即躲開,或盯著某一固定的地方,都是內心膽怯的表現,屬於不自信。
手勢。如果有關應試者在麵試過程中,一直無意識地抓住什麼東西(比如說衣角),或者雙手扭在一起,這可能就是因恐懼所造成的,屬於不自信。
姿勢。如果應試者的姿勢不自然,比如雙肩聳起,身體前傾,雙臂交叉在胸前等,屬幹保護自己的習慣動作,是不自信的表現。
語言表達。不自信的人在語言表達方麵的顯著特點是聲音低弱,語調猶豫、平淡、情緒化,時刻關心主考官的感覺等。
語言內容。不自信的人會盲目讚同主考官的觀點,不堅持自己的觀點,缺乏主見,當主考官進行有意識的引導時,他會跟著走等。
②非行為語言判斷。考官對應試者的非語言行為的觀察和分析,主要包括麵部表情和身體動作兩個方麵的內容。
在麵試過程中,應試者的麵部表情會有許多變換,主考官也必然會體察到這種表情的變換,並借此分析判斷應試者的內在心理。主考官借助於對應試者麵部表情的觀察與分析,可以判斷應試者的情緒、態度、自信心、反應力、思維的敏捷性、性格特征、人際交往能力、誠實性等素質特征。工
在麵試過程中,人的身體、四肢的運動在信息交流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非語言交流的軀體表現包括手勢和身體姿勢。借助手勢與身體姿勢,人們可以表達驚奇、苦惱、憤怒、焦慮、快樂、自信、灰心等各種內在心理活動。在麵試過程中,具有不同心理素質的人其身體動作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在麵試中觀察這種改變可以得到從對方言語交流中得不到的東西。
在麵試過程中,各個應試者對考官問題的回答往往大同小異,而各人表現出的非語言行為卻千差萬別,因此為了區分應試者水平的優劣高下,考官也越來越重視對非語言行為的觀察、分析和判斷。
第一,自信的行為。作為自信的行為模式,可以從一些特殊的非語言形式中識別出來。一般地說,自信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堅定、適中的聲音,口齒清楚、語言流暢,目光穩定溫和,麵部表情坦誠,身體自然放鬆而有控製力等。
第二,粗魯的行為。粗魯的行為可以通過下述方式表現出來:很少或根本不關心別人的觀點、要求或感受;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經常反駁別人的觀點和主張。粗魯的行為包括采用諷刺的語言,采取恩賜別人的態度,對出現的問題或失誤采取責怪別人的態度,甚至對別人帶有敵意或進行人身攻擊。
粗魯的行為還可以通過非語言行為表現出來。例如講話的聲音高而刺耳,采用諷刺的語調,語言急促,時常具有挑戰性。他們常有一種別人不敢對視的目光,手勢激烈,指指點點,甚至拍桌子、摔東西等等。
第三,屈從的行為。屈從的行為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想得到他人的認同,避免傷害他人的感情或擾亂他人心緒。他們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在表達他們的觀點、見解時,通常用一種很謹慎、很膽怯的方式。采取屈從方式的人,在工作中通常讓人牽著走,讓他人居功於自己完成的工作。他們或許對此非常不滿,但是他們太軟弱,常常苟且偷安,忍氣吞聲。
屈從行為的非語言表現包括猶豫、經常以一種非常低的聲音說話,或者不敢正視那些正在談論的人的眼睛,有神經質的動作;或者扭著雙手、聳起雙肩,有時他們不論站著或坐著,總是巴雙臂交叉在胸前,表現出一種保護自己的姿態。
3.結束階段完身而退
考官往往對考生最後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是深刻而持久的,因此麵試者須努力在最後階段抓住時機,從而給考官留下至關重要的美好印象。麵試過程中,麵試者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考官傳遞了大量信息,但大部分信息可能並不會引起考官的關注,難以給考官留下深刻印象。據有關專家研究表明,能給考官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隻是第一印象(首因效應)和最後的整體感覺(近因效應)。
麵試到了收尾階段,考官更為自由放鬆,目光中“審視”的意味會明顯減少,多了幾分交談成分,談話語氣會顯得更加溫和等等。考官在提問結束之前,往往要說:“我的問題完了,我想聽你談談對本次麵試的意見和看法。”這時可以針對報考單位和工作本身提一些問題或談一些自己的具體看法和想法。
重申自己的任職資格。在麵試的收尾階段,應試者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創造時機、抓住時機重申一下自己的任職資格,你能否勝任應聘職位的工作任務,是考官最為關注的事情,你應用自己的自信心來感染考官的情緒,使他更加相信你是一個優秀的人選。重申自己的任職資格必須把握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事先要對應聘職務和職位進行分析,總結出該職務和職位應具備的最低資格條件。
二是語言要概括、簡潔、有力,不要拖泥帶水,輕重不分。語言重複容易使考官產生厭煩情緒,因此你最後重申的內容,應該是濃縮的精華,要突出你與眾不同的個性和特長,給考官留下幾許難忘的記憶。
三是充分展現你的自信心。身體動作要自然放鬆,得體適宜一,語氣要堅定、懇切,態度要謙虛、謹慎,給考官留下值得信賴的印象。
重申自己的求職意願。招聘選拔一般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工作能力相當的情況下,優先工作動機。因為大部分考官都認為,把工作交給一個特別想得到它的人要比交給一個認為該工作無所謂或厭惡該工作的人要好得多。凡是有經驗的考官無一不注重對應試者求職動機的考查,因而應試者在麵試收尾階段,在恰當的時機堅定懇切地重申自己的求職意願就成為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事了。
應試者向考官表達自己的求職意願,態度要明朗、堅定、誠懇,語言要有感染力,身體語言要協調配合,堅持以誠動人,以情感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幸運女神總是垂青那些誠摯、執著的人。
配合考官自然地結束麵試。有經驗的考官十分重視麵試結束階段的自然和流暢,避免給應試者留下某種疑惑、突然的感覺。臨近結束,考官一般都會給予應試者最後的、充分提問或重申、強調某些信息的機會。
應試者應注意察言觀色,判斷時機,抓住機會,向考官傳達一些重要的有利的信息,既要盡力表現自己,又要適可而止,見好就收。應試者要全力配合考官,使麵試在自然、輕鬆、愉悅的氣氛中結束。
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讓考官自覺結束麵試,應試者不要自作聰明主動提出結束麵談,也不要給考官任何暗示和提醒,不要在考官結束麵談之前表現出浮躁不安,如整理所攜帶的物品、頭發、衣飾等,不要表現出急欲離去的樣子。
禮貌地向考官和工作人員告辭。當考官暗示或明示可以結束麵試時,應試者要禮貌地與考官告辭。
告辭時一般要麵帶微笑,並向考官表示感謝。此外,還要注意向考場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尊重別人的勞動、平等待人,是一個人有良好修養的表現。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肯定會贏得他們的好感,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尊重他人、謙虛謹慎的作風將贏得考官的好感,給他們留下美好的印象。
麵試結束離開考場前應整理好隨身攜帶的物品,不要丟三落四,不要風風火火,而要從容穩重,有條不紊。與考察辭別出去推門或拉門時,要轉身正麵麵對考官,讓後身先出門,然後輕輕關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