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社會發展1(3 / 3)

煙台要想建為一座現代化的城市,當然需要自己的摩天大樓;而事實上也是,煙台對加速自己城市化的進程真是不遺餘力,幾乎是周邊城市有什麼,自己就趕快趕上去,熱情澎湃,決不肯落後,乃至不惜拆掉極具曆史價值的城區來打造高樓群,或者聳立在大廣場上、馬路當央建孤立高樓。是非功過要等待曆史的篩選,不能貿然下結論。

然而,金都大廈絕對不是敗筆。它位於商業黃金地段南大街與解放路的交彙處,而且有頗為寬敞的地下車場。即使未來煙台的商業中心西移,私人汽車普及,這裏也不會喪失高樓的功能,仍然可以作為煙台高層建築的代表,傲然屹立在海邊,沐浴著城市化進程的春風。

它的周圍還有中銀、機械和國貿三座大廈,在煙台均有很高的知名度。國貿大廈是煙台市區的第一個高層建築,當時的電梯功能有限,隻得接力才能到達頂層;而頂層的旋轉餐廳更讓港城人開了眼界。機械大廈在煙台更有著美學的開拓意義,讓講《建築美學》的人津津樂道。之前,煙台的所有樓房都是放大了的或橫或豎的“火柴匣”。這種模式被美學教授稱之為“煙台人四平八穩,老實聽話,不敢創新,不思突破”的反映,在“理念”上是“放大了的四合院”,機械大廈的出現,終於有了可喜的突破,整個樓體遠望像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船,象征著煙台的建築走上了新的航程。

農博園

20世紀80年代後,煙台湧現了不少博物館或展覽館。僅煙台山上就有六個,但是,不可諱言,有的博物館讓業內人士啞然失笑。

然而,在人們紛紛把目光聚焦在海洋世界的時候,在煙台西郊卻出現了一個別開生麵的“煙台農業科技旅遊博覽園”。這是煙台農科院創辦的集農業科技推廣、生態旅遊、休閑娛樂和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園區,占地1000畝,已建成的景點有:珍奇瓜果園、沙漠綠洲園、無公害蔬菜觀賞園、立體無土栽培蔬菜園、高檔花卉園、世界國花園、熱帶水果園、觀光果園、北方落葉果樹園、藥用使用植物園等,真的是百花爭豔,百花鬥翠,百果飄香。令人一下子回歸大自然,領略到綠色的變幻無窮,給人的禮物竟是那般繁富奇麗。

就說人人皆知的南瓜吧,特大的南瓜重達75公斤;而最小的卻隻有幾克重。特大南瓜不愧被稱為“瓜中之王”,簡直就是個墩墩實實的巨人;而“玩具南瓜”卻小巧玲瓏,或像麥克風,或像小佛手,讓人把玩不已。更妙的還有一種“砍瓜”,再生能力極強,像割韭菜一樣任砍一塊,接著又會長出新瓜來。那無土栽培的西紅柿,一棵竟會長出15000個來……凡此種種,不讓人好奇心得到滿足嗎?

那世界國花園裏將120多個國家的國花集於一園,每種花下有個簡明扼要的文字簡介,介紹這是哪個國家的國花,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點等等。這個介紹是襯在該國的標準版圖背景下的,一下子就給人以周遊世界的感覺;而孩子卻由此拓展了自己的視野,真的是“寓教於樂”。

農博園建成之日正是伊拉克與美國關係十分緊張的時候;而這兩個國家的國花卻恰恰都是象征著和平的月季。導遊員在這裏會講述許許多多的淒婉動人的國花故事,不知道針鋒相對的兩種不同文化在祈禱和平上是否一致?

農博園的策劃人不知道是否對“農耕文化”情有獨鍾,但那“被譽為”卻流露出對“皇族”的偏愛。風姿綽約的蝴蝶蘭,“被譽為”“洋蘭皇後”;華麗奔放的文心蘭,“被譽為”“洋蘭貝勒”;雍容華貴的石斟蘭,“被譽為”“洋蘭格格”;碩大豔麗的卡特蘭,“被譽為”“洋蘭皇帝“。又是“洋”,又是“皇帝”,端的是一種來自黃土地的追求,讓人啼笑皆非。煙台地域文化有一種宿命的“皇天後土”基因,連對花的頌詞都打上了印記。

4.大型水庫

有一種說法:“現在吃的是大躍進的水”。此說不無道理。現在儲存在膠東叢山之中大大小小的水庫,幾乎全是大躍進中的產物。也許當初隻是為了農業,可當世界性的淡水危機來,瞄時,人們才會發現當年的水庫有多麼寶貴。

當年,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地方實力,都不足以修如此多的水庫。事後,你可以指責“頭腦發熱”,批評“一平二調”,但是,更應當看到其中折射的地域文化,膠東的地域文化植根於齊魯之邦,又經過革命鬥爭的洗禮,其正麵偉力是巨大的,人們在那個年代煥發的激情,無私奉獻.人定勝天、為子孫後代……等等,並非全是狂熱。“地域文化”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後來者總是受益的。

高山平湖——王屋水庫;

沐浴店水庫;

門樓水庫;

高陵水庫;

庵裏水庫;

水上公園——北邢家水庫。

高山平湖——王屋水庫

龍口市的王屋山環抱著一個美麗的高山平湖秉王屋水庫。水庫1958年動工,1959年建成。曆經了3次保安全工程,現已足可保證在最大降雨量時安全運行。總庫容1.49億立方米。七百餘米長的大壩橫臥於兩道山梁之間,攔腰截斷黃水河,一湖蕩漾春水,足以灌溉十萬畝良田。大旱的1983年,平湖灌區的畝產仍舊達到1403斤。

大壩東頭一百多米長的七孔溢洪洞,最大泄量每秒4680立方米。七個大孔道鐵閘,儼若七個黑漆大門,攔腰放洪,自動啟閉,頗有氣派;大壩西端,一座新式大樓倚山拔起,登樓憑眺,水波粼粼,青鬆滴翠。樓房以南,花孔圍牆走曲成院。院內觀山賞水,極有情趣。已經成為旅遊名勝之地。

南北兩門,著名書法家山之南先生分別篆書題字,北為“翠竹邀月”,南為“碧波映輝”。

放眼遠山,俯首近岸,詩情畫意,蔚為奇觀。飽覽山光水色,更驚平湖出高山。

沐浴店水庫

位於萊陽河洛鄉沐浴村北,總庫容1.872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074億立方米。控製流域麵積455平方公裏,其中山區占60%,丘陵占40%。

1958年5月正式開工,1960年完成主體工程。水庫主要建築有主壩、放水洞、溢洪閘等。主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1979年經翻修加高,壩頂高程90.76米,壩頂寬7.4米,全長310米。溢洪閘設計最大泄洪量每秒1120立方米。

水庫自建成蓄水運行以來,在防洪、發電、養魚,以及城市供水諸方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建有3處水電站,總裝機容量六台1875千瓦機組。有五個灌區、三條總幹渠、11條支幹渠,確保了二十萬畝土地不受旱魔威脅。

近年來,在大壩東端建設了不少第三產業,發展旅遊。充分利用水庫的旖旎風光,將這裏變成了觀光休閑的旅遊勝地。

門樓水庫

位於福山區門樓鎮以北以西。建庫之初,以防洪灌溉為主,1982年後,成為煙台城市用水的水源。總庫容1.97億立方米。

門樓水庫山青水秀,風光旖旎。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庫水波瀾不驚,宛若明鏡;遠山近嶺,倒映水中;鷗鳥翔空,投影水麵。漁業工人駕駛小舟劃行其中,更增添了幾分江南雅趣。有時風起浪湧,壩下千米防浪石上,便自東而西“卷起千堆雪”,珠玉飛濺,氣象萬千。盛夏季節,山上一派深綠,庫水也跟著變得碧綠。綠波蕩漾,令人神曠神怡。倘遇連日暴雨,大閘放水,更可以看到壯觀的景象,隻見洪水從閘板下擠出,騰空而起,可達數丈,在空中劃出長弧,形成瀑布,飛流直下。暴雨驟歇,雲開日出,背陽而觀,彩虹千道,繽紛奪目,可謂奇觀。秋風送爽,天高雲淡,晨霧朦朦,纏繞籠罩,水天一色。夕陽斜照,庫麵浮光躍金,繼而融為一片桔紅,一直染透水底。冬季來時,銀裝素裹,別有一番情趣,雁鴨之屬,成群結隊,遠翔而來,戲水避寒;風和日麗時結隊翔空,遮天蔽日;風吼雪落時則群集庫麵冰上,黑呀呀一片,有時還會飛來幾隻白天鵝點綴其間。

四季變幻的水庫勝景令人目不退接。

高陵水庫

位於牟平區高陵鎮高陵村南,庫容5400立方米,為牟平最大水庫。

1970年8月動工,1973年12月竣工,築壩長1150米,高16.1米,頂寬10.7米。攔畜草埠河、峴上河、辛安河和潘格莊河來水。1974年其灌區配套工程施工,現有幹渠、分渠和支渠13條,長87公裏,受益麵積達11萬畝。

該水庫周邊風光秀麗,發展農業生態旅遊的潛力很大。

庵裏水庫

位於棲霞市城北10公裏處,庫容達7000萬立方米,為棲霞第一大水庫。1958年6月動工,1960年8月完成主體工程。水庫主壩為粘土心牆壩,長737米,高接近30米,頂寬7米;副壩也為粘土心牆壩,長120米,高16米,頂寬5米。溢洪道為梯形開敞式,放水洞過流能力為每秒5.34立方米。

像1958年修建的眾多水庫一樣,庵裏水庫也是成千上萬的民工用手推車修築的造福未來的工程。這個水庫距離煙台相對較近,是滿足煙台城市用水的潛在水源,因而地位非常重要。

從煙台去棲霞可以在汽車上目睹它的旖旎風光。

水上公園——北邢家水庫

座落在龍口市下丁家盧山腳下,以特具的端莊、嫵媚博得了“水上公園”的讚譽。

1960年建成,壩長400餘米,庫容1240萬立方米,保澆兩萬畝良田。這裏是傳說中盧童駕鶴飛升的地方。今日山水輝映,更添一番情趣。步臨此地,頓覺神清氣爽,晃若進入仙境。這裏庫園同建,興利怡神。庫岸邊精建花圃,以景成園。園西部,圓形月門山嵌著名書法家山之南先生的隸書“聚仙園”三字,進入拱門,別有洞天,一湖春水,微波漣灩。湖心之寧波亭,古色古香,翹翅飛簷。沿九曲橋,登寧波亭,亭內石桌石墩留你坐下稍憩,同時舉目四環:池南,藤蘿滿架;池北,細柳垂岸,園西,真山崢嶸;園東,百卉爭豔。東北一角,二層樓台,曲徑回環,下為書室畫廊,上有空中花壇。園中處處,寧謐幽然。遠離喧囂的城市,來到寧靜的人工湖邊,端的是碧波洗勞頓,雅意寄青山。漫步園中,忘返,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