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常氏整骨學術思想(四)(1 / 1)

三、察血腫而知骨折移位程度

察看局部血腫。常醫師認為,骨折後血腫有兩種情況:一為外傷對軟組織挫傷,這種血腫麵積廣,漫腫無邊;另一為骨折後內出血,血腫麵積限骨折端,腫脹突起,有邊緣可察。麵積廣的血腫,需注意神經、血管的合並傷;麵積小但血腫有皮下瘀斑,提示骨折移位嚴重。嚴重血腫,如果遠端皮色蒼白者,多為動脈損傷,需預防肌間隔綜合征。

四、察三點一線,知骨折複位效果

常醫師整複骨折,從不依靠X線照片複位。他認為,靠X線片複位是看局部的,而肢體旋轉與否,看三點一線,即上肢肩峰,肘窩到腕橫紋中點一直線,下肢髂前上棘,髕骨中點到踝中點一直線。骨折複位後,如三點在一直線上,則骨折可達功能複位,也即無大的旋轉和成角。因此,常醫師每複位一骨折,都是先看三點一線,然後再外固定的。

五、察麵色表情,知寒熱虛實及有否內傷

臨診,常醫師先看麵色,這是中醫察麵色知寒熱虛實。但對創傷患者,常醫師的經驗是,如外傷後麵色咣白、冒冷汗者,往往是出血過多,或並內傷,創傷休克前期,需立即測量血壓,確診後,立即搶救。如麵色紅潤僅痛苦狀,表明全身情況良好。

中醫自古有“望而知之者謂之種”之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但多指內科疾病。在骨科,現代檢查技術如X線等檢查手段的應用,提高了診斷水平,但常醫師認為,臨床醫師的望診技術不能少,“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察其外,可知其內”,體相觀察是診斷的重要措施,即“仰觀其象,雖遠可知”。作為骨科醫師,如果有了豐富的體相觀察的臨床經驗,就不至於受影像學誤導產生誤診或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