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縣域工業的特點及其分類(2 / 2)

此外,還可將縣域工業劃分為資源開采型、原料加工型、城市所屬型、城市配套型和上級直屬型。其中,資源開采型主要是立足於縣域資源開辦的各種開采型產業;原料加工型可分為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和以礦產資源為原料的加工業。城市所屬型主要是縣域所屬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城市配套型主要是與大中城市工業配套進行協作生產、部件加工或後續性生產的企業;上級直屬型主要是中央、省、地直屬的各類企業。

最後,還存在一種對縣域工業較為通用的劃分方法,即把縣域工業分為農副產品加工型、城市輻射帶動型、礦業資源開發型、外資外貿推動型、市場――加工互動型五類。其中,農副產品加工型是我國縣域工業中較普遍的一種類型,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大部分縣域以農業為主,擁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巨量的農業剩餘勞動力和多種多樣的農產品加工傳統。城市輻射帶動型常見於工業化水平較高的一類縣域。這一類縣域因臨近大城市,與城市有較密切的資金、技術人員來往,利用自身廉價的土地與勞動力,作為大型企業集團的原料基地、生產車間、加工環節,發展了與城市大工業相配套的產業,一般以紡織、機械、化工等為主,專業化程度較高。此外,我國的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縣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中對礦產資源的巨大需求為許多縣域利用豐富的礦產資源發展工業提供了條件。所以,礦產資源開發型縣域礦產資源儲量較大,有一定的運輸通達性,產業結構以采掘和原材料為主。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使沿海地區接近國際市場的區位優勢和擁有廣大華僑的優勢得以發揮,沿海縣域廉價的勞動力與土地和國際資本相結合,加入到國際產業分工鏈條中,促進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由此推動了外資外貿型縣域工業的發展。該類縣域工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產業結構以輕型加工為主,企業的專業化水平較高、規模較大,在許多縣域已形成了專業化生產區。市場――加工互動型屬於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縣域。從需求方麵來看,我國的農村工業是在短缺市場的誘導下興起和發展的,市場需求帶動了勞動密集型工業的發展,而工業的發展又帶動了專業化市場的建設,在市場與加工業的相互反饋下,縣域工業不斷發展。這一類縣域也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生產和流通的專業化水平較高,一般形成了專業化的企業集群和專業化市場相結合的專業化區域。